第5章 前櫃工作(1 / 2)

國藥大師 唐四方 5363 字 6個月前

“看我乾嘛,不走了?”雷林語還問宋謙呢。

“走,”宋謙沒想到在這遇到了鶴年堂第五代丸藥頭兒,這個19歲就把控鶴年堂六百多種藥劑製作的藥行天才。

宋謙之前在慎行堂坐診的時候,雷林語還去他們單位藥房指導過。不過那個時候的雷林語已經是九十多歲的老人了,宋謙也隻是遠遠地瞧了怹幾眼。

“走吧,師弟,我以後還得跟你多學習呢。”雷林語笑著跟宋謙說,不過現在的雷林語還是16歲。

“您客氣。”

雷林語好笑道:“剛剛不還你你的嘛,這會兒怎麼您您上了?”

“哈……哈哈……”

……

前店。

“什麼?新學徒就先來學抓藥?”下午了,前店倒是沒那麼忙了,大閘櫃吳相如邊喝茶,邊疑惑地看宋謙。

閘有閘門的意思,大閘櫃就是前櫃總負責人,審核複核藥方和飲片,把控整個調劑流程,是藥鋪裡經驗最豐富的人。

大閘櫃需要精通藥行所有事情,包括調劑、鑒定、炮製、製劑。而且還要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因為不是所有病人都有方子的。也有病人有個頭疼腦熱,就直接過來買成藥的。

人家問你,你得能答的出來。有些病人什麼問題都能問的出來,抓藥先生回答不了,大閘櫃得要能回答。所以大閘櫃是老藥鋪最核心的人物,是真正的藥行全才。

老北平飯鋪有炸醬文化,藥鋪也有閘櫃文化。但可惜的是,後世炸醬文化依然很流行,大閘櫃卻找不到幾個了。

大閘櫃吳相如問雷林語:“怎麼,他是東家親戚?”

雷林語忙解釋:“不是不是,他文化水平高,《藥性賦》背的很好,又想學抓藥,盧經理就讓我把他帶來給您瞧瞧。”

拿著印戳的吳相如上下打量宋謙,他道:“不就一個新學徒嗎?文化水平高,多高?”

宋謙道:“大概三四層樓那麼高吧……”

“玩去!會背個《藥性賦》來我前櫃瞎嘚瑟什麼?”吳相如一點不慣著宋謙:“年輕人好高騖遠,想一步登天?連藥材為什麼要淨選挑製都不懂,還敢來前櫃!”

“吳先生!”前櫃抓藥師兄叫了。

雷林語對宋謙搖搖頭,表示他也沒轍。

吳相如正轉身,要走向前櫃。

宋謙在他後麵說:“張仲景《金匱玉函經》上說‘或須皮去肉,或去皮須肉,或須根去莖,又須花去實,依方揀采,治削,極令淨潔。’”

“張仲岩在《修事製南》說‘去蘆者免吐,去核者免滑,去皮者免損氣,去絲者免昏目,去筋者免毒性,去鱗甲者免毒存也。’而這就是為什麼飲片要淨製的原因。”

走了一半的吳相如硬是停下腳步,愕然扭頭看宋謙。

雷林語大大的腦袋裡麵堆滿了問號,你丫到底背了多少書?

“先生?”抓藥師兄又喊了一聲。

“來了。”吳相如趕緊走到欄櫃裡麵。

宋謙跟過去看,見那位抓藥師兄已經把三服藥分彆放好了。跟後世不一樣的是他每樣飲片都是單獨放在一張包藥紙上的。

一副藥用到的飲片跟炮仗似的依次擺列下來,非常整齊,而且每味藥上都放了一張小紙條,上麵寫著這味藥的名字、產地和主治。

吳相如接過抓藥師兄遞過來的處方,對照處方和藥材,一一審核過去,三服藥分彆審核完,一服藥蓋上一個戳:“齊了,包藥吧。”

抓藥師兄把方子再度用箋方壓好,而後動手把每一味藥單獨包起來,全部打雙腋口,並列排放。

吳相如才看宋謙,這會兒吳大閘櫃的眼神不像前麵那麼犀利了,他問:“還會什麼呀?”

宋謙往後看一眼藥鋪高薪聘請的坐堂大夫,他回過頭,又想起了先前黃悅說他是嘴炮的事情,他道:“就會背書。”

這會連吳相如都一臉迷惑了,這什麼人,還就會背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