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最道地最優質的藥材,川麥冬,種植地區主要是在四川綿陽、三台等沿著涪江兩岸的衝擊平壩上,這裡的土壤也是非常濕潤的,但川麥冬是一年一收,品質不如浙麥冬。”
“種植的時候,還得間作其他農作物,以幫助麥冬遮擋陽光,而且土壤還不能連作連種。所以野生麥冬隻有滿足上麵這些條件,才能藥用。”
“那你看現在市麵上賣的野生麥冬有多少能達到這樣的品質,有多少能藥用?隻有栽培的麥冬,品質才更加穩定,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中藥不是玄幻小說,不是說越古老的越牛,越是上古的越好。時代在發展,研究也在進步。不是古代的就一定比現代好,也不是說野生的就一定比種植的好,關鍵在於你怎麼種。”
沒出鏡的黃爸急了:“那我買的這個野生麥冬很次嗎?”
“麥冬以身乾,個體肥大,質地柔韌,有濃鬱的麥冬香氣,並且嚼起來要發黏,為優。”宋謙拿出嶽清塵拿過來對比的優質麥冬。
鏡頭拉近。
“這個就是杭麥冬,你這個是野生麥冬,你看,放在一起就能明顯看出區彆來了。”宋謙說:“按等級的話,解放前的杭麥冬是有提清、正清、正麵、蘇清四等。”
“現在是按照個頭大小分,一兩在150個以內的,就是一等品。而川麥冬,則是要求在190個以內。”
“市麵上還常見的一種叫山麥冬,也叫湖北麥冬,短葶山麥冬。這種品質更次,商家往往把山麥冬說是野生麥冬。喏,這就是山麥冬。”
宋謙又拿了對比的過來,三個一放,就很明顯了。
嶽清塵道:“這個山麥冬跟野生麥冬還挺像啊。”
宋謙道:“優質麥冬是要成紡錘形的,是個體肥大的。所以最開始商家在賣湖北麥冬的時候都不敢賣乾貨,因為太醜太癟太難看了。”
“現在倒好,他們倒想了個好說詞,野生的,沒有用肥料,膨大劑,所以才這麼乾癟,證明品質好。”
宋謙也有些無奈搖頭。
嶽清塵聽得樂了。
宋謙又道:“不過後來湖北麥冬品種改良了,種出來的麥冬也能呈紡錘形了,樣子好看起來了,但麥冬味還是很淡。八十年代的時候,川麥冬主產區因為藥糧矛盾大,種藥材收益低。”
“所以川麥冬種植一度萎縮,全國麥冬緊缺,湖北麥冬在這個時候搶占了大批市場。可等川麥冬恢複種植了,湖北麥冬又被擠出來了。”
“短葶山麥冬之前是福建那邊在種,但因為前幾版的藥典沒有把它收錄進去,它就賣不動了,所以早就沒人種了。”
“現在藥典是單列了山麥冬一項,把湖北麥冬和短葶山麥冬都放在這項裡麵。就跟山銀花和金銀花似的,雖然進藥典了,但藥效差,就賣不上價。”
直播間的水友都聽入神了。
連一旁的嶽清塵都是如此,這知識對他來說也很新鮮。
宋謙又拿了一個麥冬到手上,他說:“這是潤透後的杭麥冬,半透明的,你們看……”
說著,宋謙用牙咬麥冬頭,而後一拉,拔出來一根木芯:“杭麥冬是可以抽出中間芯的,因為種植時間長,它的中間芯都木質化了。”
嶽清塵問:“用牙抽啊?”
宋謙道:“也有拿夾雞毛的鐵夾子抽的,但那個不好用,所以一般都是用牙咬,以前老藥鋪進麥冬的時候,藥工們一連要抽好幾天,每個人磨的嘴裡都是泡。”
宋謙臉上有些懷念的味道,他又說:“唉……現在的麥冬都不抽芯了。”
嶽清塵也有些感慨,他搖搖頭說:“《修事指南》上說‘去心者免煩’。”
宋謙有些意外地看著嶽清塵。
嶽清塵頓時渾身不自在了:“你這什麼眼神?”
“不錯,會背書了。”宋謙含笑點頭。
“嗬嗬!”又被誇了的嶽清塵還他一個小小的白眼。
黃爸問:“那我買的這個還能不能用了?”
宋謙道:“反正日常喝,藥效高低,問題都不大,而且野生麥冬的價格非常便宜的,你……你不會買的很貴吧?”
黃爸一臉麻木。
宋謙擠出了一個同情的微笑。
直播間裡幸災樂禍的人笑翻了天。
黃爸悲催地說:“下一個吧,這是我買的新會陳皮,說是二十年的老陳皮呢,你看我上當沒?”
宋謙接過裝陳皮的玻璃罐,抓了一片已經是黑色的陳皮出來。
黃爸問:“這不會也是假的吧?橘皮總不能有種植還是野生的區彆吧?”
宋謙聞了一下,說:“確實是年份很久的陳皮了,差不多是有十來年了。”
黃爸頓時放鬆了下來。
直播間裡【市民老黃逃過一劫】
【恭喜過關】
宋謙皺眉搖頭:“但年份太久的陳皮就是藥渣子啊。”
“什麼?”黃爸聲調都變了。
直播間又一次飄起來問號。
連嶽清塵都忍不住往後仰了仰身子,警惕地看著宋謙。這人總不能對陳皮開炮吧,他怎麼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