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他的刀(1 / 2)

國藥大師 唐四方 5431 字 6個月前

看著常師傅迷茫的樣子,秦蘇對他道:“所以這正是我們要來找你的原因。”

“什麼意思?”常青石不解地看著秦蘇。

秦蘇伸了伸手,說:“宋謙,你是藥工,你跟常師傅說吧。”

宋謙看向常青石,他說:“常師傅,我的刀工你也見過了,您的刀我雖然沒見過,但無論多牛的切藥工,一天頂多切五六斤檳榔,可機器能切上千斤。”

“現在中藥市場超過解放前百倍不止,我們不可能安排幾百萬切藥工手工切藥,也不可能安排上千萬炮製工人手工炮製。”

“每個人技藝水平不一樣,出品質量更無法保證。走向工業化,是傳統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誰也阻擋不了的趨勢,儘管這個過程會讓很多人很痛苦。”

聞言,常青石神色變得黯然:“所以你也覺得我們這些老藥工落伍了,已經被時代拋棄了?”

宋謙搖頭:“並不是,機器是為人服務的,機器永遠代替不了人。機器有它的優點,量大管飽且穩定。”

“單這一點,機器就勝過大部分藥工了。我們不應該排斥工業化,但手工炮製仍有它的不可替代性。”

常青石譏笑:“是在各個中藥節上表演嗎?還是找一幫媒體對著你拍?然後寫一堆稿子吹噓說多厲害,多有匠人精神?有用嗎?”

宋謙心想怪不得周棟梁說他軸呢,他這一棒子打下來,把多少人打翻在地了?

宋謙道:“手工炮製最大的用武之地,不是表演,是臨方炮製。”

常青石怔住:“你們要做臨方炮製?”

宋謙點頭:“是的,我們想做的不止飲片廠,還想做醫館,我們的醫館必配臨方炮製室,那些特色飲片,那些工廠不願生產的飲片,那些中醫師有特殊要求的飲片,我們都會手工炮製出來。”

“這樣不僅能保留住藥工的傳統手工炮製技能,還可以讓中醫的靈活機動辨證論治發揮到極致,所以你不用擔心各大藥幫的特色手藝會失去作用。”

“你……”常青石第一次結巴。

宋謙接著說:“至於飲片廠,工業化機器化是必然趨勢,但人類比機器強的就是我們人類有創造力,機器永遠是根據我們的想法和我們的經驗來操作的。”

“說的直白一點,我們並不滿足現在統一規程裡麵的飲片炮製,我們還想做中藥飲片研究。我們要的不止合格,我們要的是優秀。”

常青石皺眉道:“我又不會做研究,我隻是個藥工,我連顯微鑒彆都弄不明白,什麼成分化驗,我又看不懂,我怎麼做研究?”

宋謙反問他:“中藥發展幾千年了,中藥界使用這些設備不過才幾十年。過往的那幾千年裡麵,我們又是怎麼總結出這麼多炮製經驗和使用經驗的?”

常青石被問住了。

宋謙對他道:“我們想做是中藥研究,不是生藥學研究。隻有在傳統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究和使用的,才叫中藥。”

“當然,成分化驗的生藥學研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隻適合做重要參考和成分合規檢測,它無法代替傳統中醫理論,成為絕對指導。”

“醫靠藥治,藥為醫用。我們想做的是依靠經驗豐富的老藥工和優秀的中醫師,讓分家已久的醫藥,再度形成合力。”

“我們要繼承各個藥幫傳承下來的炮製技藝,更要在臨床診治中探索中藥飲片炮製優化升級。簡單來說,就是守正創新。所以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說,中藥工永遠不會被時代拋棄!”

常青石聽得呆住了,他呆呆地看著眼前兩個年輕人,他沒想到他們想搞這麼大,他們竟然想走一條跟主流完全不同的道路。

秦蘇誠懇地說:“而且這隻是正陽集團的一部分業務,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加入我們吧,常師傅,為了中藥,也為了你們常家四代人的堅持。”

“你們憑什麼?”常青石盯住了兩人。

瞬間,秦蘇被問的沉默了,是啊,他們現在就一個手工小作坊,憑什麼空口白牙忽悠他過來?靠畫大餅嗎?

見他們都不說話,常青石又問:“理想很美好,但也要有實現的可能,就你們兩個小年輕,你們憑什麼?”

宋謙沉默稍許,才說:“我也不知道我憑什麼,甚至我自己都覺得我是在天方夜譚,但哪怕遙不可及,我也想努力一試。至少,我不想從一開始就放棄。”

這下輪到常青石沉默了。

宋謙對他道:“你看了我的刀,我也看你的刀,從你切的牛肉上,我看的出來,你並沒有放棄,更沒有放下,不是嗎?”

常青石停下了腳步,他抬頭看著兩人,他灑然一笑:“早就放下了,就聊到這兒吧,走了。”

說完,常青石轉身離去,再未多言。

宋謙輕輕歎息,有些頹然:“沒想到還是說不動他。”

秦蘇看著常師傅已經沒之前那麼瀟灑的背影,她說:“他已經心動了,他隻是缺少一個動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