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謙撓撓頭,閉嘴了。
“我來切。”常青石上前,雖說是水果刀,但也不耽誤人家手藝,他硬是全都給切成了標準的柳葉片。
孫運偉醫生拿了黃芪片到手上,他嘖嘖稱讚道:“這切的是真漂亮,我都舍不得吃了。”
宋謙卻道:“沒事,我們那兒都是這樣的飲片,你去了之後,想吃就吃,管夠。”
“這是藥,又不是大饅頭。”話雖這麼說,但孫運偉臉上卻是帶著笑,而且話語裡麵並沒有拒絕的意思。
董教授一臉麻木。
宋謙道:“膜莢黃芪是根頭粗,尾部漸漸變細的,以前比較講究的加工方式就去取上中段粗細一致的部位,就取三十公分長。”
“然後用沸水焯燙一下,再用木板滾圓,最後用繩子捆成直徑大概十公分的這一捆,行話叫‘炮台芪’,因為長得跟炮筒子似的。產地加工成這樣,再送到藥材市場去。”
“所以並不存在說空心根頭部位的藥效比實心的要好,其實藥效最足的這一段反而是中上段的實心部位。”
“而空頭枯心根頭這一段,其實是斬去不用的,因為藥效差,品相也差,你們見過哪個正經的大飲片廠賣枯心黃芪根頭的?這段是不能收的,結果這些斬去不用的根頭流到市場裡去,變成某些商家嘴裡的高級貨了。”
黃悅一拍手:“哎呀,沒帶拍攝設備啊,要不然拍下來又是對黃芪市場的一次整頓了。”
她這還沒入職呢,就已經考慮上拍攝和宣傳的事情了。
宋謙搖搖頭,並沒有回應。他跟學生們介紹:“你們看,這一根產自內蒙的蒙古黃芪,它的特點就是蘆頭小,並且頭尾粗細基本一致,質地嬌嫩且柔軟。”
宋謙拿著一整根黃芪掰扯一下,果然彎曲程度比先前的膜莢黃芪大很多,宋謙道:“所以這樣就方便加工了,而且蒙古黃芪是不容易出現枯心,行話叫‘鞭杆芪’或者‘箭杆芪’。看,像不像個鞭子。”
“像,真像!”有學生搶答了。
宋謙臉上露出了笑容。
看著宋謙開心的樣子,秦蘇的臉上也跟著露出了微笑,她也很久沒見到宋謙這麼開心了。其實宋謙適合做老師,但不適合做老板。
宋謙又讓常青石切了幾片給大家分了分,一起嘗嘗,然後比較比較。
宋謙說:“雖然山西和內蒙都是道地產區,黃芪質量都很好。但從品相上來說,還是產自內蒙的蒙古黃芪略勝一點,畢竟中藥界也是要看顏值的。”
學生們都被宋謙逗笑了。
雷夢芹皺眉,這是她帶來的考題。以前她考爺爺布置的考題的時候,那得如臨大敵,小心謹慎,因為她知道她爺爺會步步設坑,讓人防不勝防。
這小子倒好,輕鬆愜意,還開上玩笑了!這是給他的考試,他倒好,給彆人上課了!
宋謙接著說:“除了這兩個地區,東北的黃芪品質也不錯。”
“我們那兒也有黃芪?”有個女生好奇詢問。
董教授聽不下去了:“程星瑤,我上課教的,你都還給我了?”
董教授今天已經被宋謙氣夠嗆了,要是學生還掉鏈子,那他真是要吐血了。
宋謙道:“《藥物出產辨》上這樣記載過‘正芪產區分三處:一關東,二寧古塔,三卜奎,產東三省。現時山西大同、忻州地區,內蒙古及東北所產者為優。’”
“東北是產黃芪的,主要的產地是卜奎,也就是現在的齊齊哈爾,行話叫卜奎芪。產在寧安的,叫寧古塔芪。就是電視劇裡常出現的那個‘發配到寧古塔去’的那個寧古塔。”
宋謙從旁邊拿了兩根黑褐色的黃芪,他說:“因為東北的土壤是黑色的,所以黃芪的表皮是呈現棕褐色的,行話叫‘黑皮芪’,這是東北黃芪的特征。”
“你們比較一下,山西黃芪和蒙古黃芪的外皮顏色比較淺,往往是淡棕色的,行話叫‘白皮芪’。你們看,一眼就能比較出來了。”
王健看了兩眼,他問:“師兄,這兩根褐色的都是東北黃芪嗎?”
這話一出,雷夢芹的眼神也有意無意地往這裡瞥,這又是一個他爺爺設下的坑。
董教授也意味深長地看著宋謙,這確實是個考點,一般人真不太清楚。
宋謙拿起兩根長長的黃芪放在一起比較,而後用手搓了搓,又用鼻子聞了聞,而後再用舌頭舔了舔。
這動作,看的旁邊老中醫們直咽口水。
宋謙看向對麵的雷夢芹,他說:“這一根是東北的黑皮芪。”
雷夢芹問:“這一根不是嗎?”
宋謙回答:“這根是染色的。”
雷夢芹臉上的輕鬆之色頓時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