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一批批的鋼材從自己的手中生產出來,工匠們從最初的震撼,到對生產投入了極大的熱情。
產量越高,工錢就越高,誰還願意守著以前的老鋪子呢?
大批大批用新工藝製造的鋼材被生產出來,大部分被送到軍器局,用以針發槍的製造。
而其他的,也很快被其他產業消化掉了。
有了新鋼材,軍器局造的針發槍質量進一步提升,加上李晗提供的新型炸藥配方,子彈的威力也得到了極大發展。
如今針發槍的射程,已經能達到百丈之上了。
當然,現在他們開始用上“米”這個單位了,百丈,便是三百三十多米!
楊思義和李敏也驚訝於,這便是工業化的力量?
現在他倆終於明白,為何陛下總是對他們和勳貴說,鋼鐵是工業的骨架了。
隻是鋼鐵的產量還是太少,遠遠跟不上需求,哪哪都要用到鋼鐵,大明還需要更多的鋼鐵廠!
按照奇人的教學視頻,造船廠也順利投產了,船用蒸汽引擎的研發,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隻不過目前還隻能用木頭製造船身,不知什麼時候才能造出那畫兒裡的鐵甲船啊!
蒸汽船的建造技術,現在是大明的核心秘密,對於進廠的工人,也要經過錦衣衛的嚴格篩選。
一切都在順利的進行著,隻是兩人敏銳感覺到,平靜之下,暗流依然在湧動著。
洪武年間,文武百官於每逢初一十五上朝,這一次,又到了初一朝會時。
楊思義懷揣著奏折,天還沒亮,便如出征的勇士般,義無反顧的出門去了。
今日,他要乾一件大事!
隨著工廠的日益增多,產業工人的缺口也越來越大,但更缺乏的,則是熟練的技工。
前些日子,陛下召見他們幾人,也商討過這件事情。
按陛下從奇人那獲得的啟示,便是開辦技術官學,培養熟練的工人。
但此事牽一發而動全身,大明無論是私塾還是官學,教的都是四書五經,經史子集,至多還有個算經,考的也是這些東西。
但要開辦官學教人做工?
就連楊思義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畢竟他也是正兒八經的科考出身,洪武四年辛亥科二甲同進士出身。
但如今之形勢,已刻不容緩,如果沒有熟練技工的快速補充,那大批的工廠將麵臨停工的危機。
所帶來的損失,不可估量!
甚至會讓工業大計毀於一旦,甚至於連海外貿易,都會受到牽連。
但此事一旦宣揚出來,引起滿朝轟動那還是小事,更可能的,會在大明眾多儒生學子中,掀起一股滔天駭浪!
士農工商,士永遠是在第一位的,那群工匠泥腿子,憑什麼也能讓朝廷開官學!
楊思義幾乎都能猜到他們的反應了。
陛下讓他來謀劃此事,他也毅然接過重擔。
今日,便是一切見分曉的時刻,雖千萬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