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三京陷落】(2 / 2)

由此可見,明遼東經略賦予了明禦倭遊擊將軍與幕府交涉的目地,一是要求倭軍從李氏朝鮮王國撤兵,二是要求幕府關白向大明帝國送來投降書。

而作為大明回報的條件,則是冊封幕府關白為幕府國大明郡王,同時準許幕府向大明進行朝貢貿易。

恰好幕府關白也是這麼想的,覺得既然拿不下李氏朝鮮王國,又有地方戰亂屍體沒有處理,還與明軍們死磕也不是辦法!隻能采取休養生息之策,便也同意了雙方再次議和。

這次和談,在5月16日有了初步的結果,由於明遼東經略與明東征提督繼續率軍南下壓境,驅除倭軍出全羅左道南原郡、尚慶右道晉州牧,迫使倭軍主力從慶州府釜山浦移駐到熊川郡西生浦。

為了不被明軍追擊,倭軍方麵同意釋放被俘虜的李氏朝鮮庶長子臨海大君:李珒,李氏朝鮮庶六子順和大君:李?,這兩位王子和李氏朝鮮兵曹判書:黃廷彧,等人。

同時幕府關白還派遣了幕府飛驒守:小西飛(內藤如安)跟隨明禦倭遊擊將軍前來大明帝國落實議和事宜,但幕府關白開出的議和條件,卻是要大明帝國嫁公主殿下入幕府成為幕府後陽成天皇:周仁,為皇妃。

以便於恢複大明、幕府之間的朝貢貿易,兩國大臣為通好共立盟誓,在歸還占據的李氏朝鮮王國北部四道,同時割讓李氏朝鮮王國京畿左右道南半部和全羅左右道、忠清左右道、尚慶左右道,給幕府管理。

並且還要求李氏朝鮮郡王派遣王子以及一兩位大臣到幕府為人質,李氏朝鮮重臣還要向幕府書寫不違背和約的誓詞。

沒想到此舉竟然被當朝的明兵部尚書:石星,給全盤默認答應了。

7月初1日,明神宗下詔撤回明東征提督:李如鬆,大軍離開李氏朝鮮王國歸大明,隻留下明四川副總兵:劉綎,以及明薊州鎮左參將:吳惟忠,所統之兵合計共有;七千六百人,分守在各處要塞之地。

但由於明兵部尚書一意主議和,欲封貢幕府,明神宗便下令讓明禦倭遊擊將軍再次赴倭軍大營議和。

為此明神宗再令撤回明薊州鎮左參將等兵,以減少軍餉開支,隻留明四川副總兵繼續防守李氏朝鮮王國軍務,對此大明朝臣們多持異議,均認為倭情未定,不宜急早撤兵過多!更不宜急於議和加以封貢。

然而幕府飛驒守在抵達李氏朝鮮王國京畿右道漢城府王京和平安西道平壤府後,卻一直滯留於兩地,始終得不到明禦倭遊擊將軍回信,有關於要他前往大明帝都北直隸京畿紫禁城的消息?

為此幕府第一軍左副將:小西行長,還曾專門致書給明禦倭遊擊將軍,提道“大和語:吾國差來先鋒豐臣行長謹白天朝遊擊將軍沈老爺麾下,麾下去歲八月二十有九日會於平壤府外所約,麾下之言變,而仆之言不變,其件件書以備曆覽,第一件去歲平壤府西北分界,是以倭人不過界,麾下如何製之乎李氏朝鮮超界變約之事、第二件麾下於青石鎮有墜馬之失,故誤來期,雖然醫療得俟漸頃日順安雲雲,因茲或為問安,或為延接,差仆小臣:竹內吉兵衛,則擒渠不還,出兵圍攻平壤府之事、第三件麾下再到漢江講和之日,諸將皆不信之,仆獨取信,從麾下之言,引兵退王京,遺二十餘萬糧物不燒滅之,長途所築之倭營,亦不能損滅,而收兵於浦浦之事、第四件李氏朝鮮二國胤及陪臣等從漢江所約送還之事、第五件因與麾下相約不出兵於全羅左右道,至今日其安穩之事、第六件與麾下相約之者,是攜小將飛驒守趕赴京師,直聞石尚書口中之言,重導大官天使來者不出三四個月,且又每隔二十日通書信雲雲,雖非至今日,未通一書,飛彈亦久留王京,然後居平壤府,不達帝都,徒送光景,仆信麾下之言,奏報大閣下,今殿下差飛彈從麾下,如斯者不知如何之事、第七件差譯官法釋打護送二天使到達王京之日,即送還雲雲,蓋是二天使之言也,定達貴廳,何不送還而留之乎?縱留之亦從飛彈者,是理也,在彆處者如何之事,右七件皆麾下違約,而仆毫無違約者,孰謂之虛誕乎?”

由此可見幕府第一軍左副將給明禦倭遊擊將軍的主信,是責備他未能履行雙方約定。

卻不曾想明禦倭遊擊將軍,想都不想就直接一口氣全部答應下了,這七條喪權辱國的要求!隻對幕府第一軍左副將說道“大和語:你們必須先撤兵,在遣使到我大明帝國賠罪就行了,當今陛下定會封關白殿下為郡王的。”

可話雖如此但明禦倭遊擊將軍,卻對同行的明金州衛左參將:謝用鋅、明海州衛遊擊將軍:徐一貫,等人慌稱幕府關白已同意向大明帝國稱臣並請求封貢,並且還下令退出所有的幕府倭軍。

隨後幕府第一軍左副將,立刻寫信給幕府關白彙報道“大和語:明國使者已經同意了臣提出的請求,現在隻需要派遣使者與明使一同前去明國帝都紫禁城,讓大明皇帝批準實行即可。”

此事傳回來幕府國內後,幕府關白收到書信當場大喜,他立刻就同意了,這所謂的〈龍山協議〉其實就是雞同鴨講!明禦倭遊擊將軍:沈惟敬,利用大明群臣不懂大和語,用來瞞天過海,而幕府第一軍左副將則想利用幕府關白不懂漢字來欺騙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