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三京陷落】(1 / 2)

看到明東征提督:李如鬆,如此神勇神武,讓明軍將士們瞬間士氣大振,繼續浴血奮戰,雙方又打成了僵局。

在這個緊要關頭,從馬山館撤下來救援的明東征左副總兵:楊元、明東征左副總兵左參將:鄭文彬、明東征左副總兵監軍:王魯希,率領的援軍終於趕到了,從倭軍尚未合攏的北麵一氣殺入,為被困的明軍們打出了一條後退的生路。

這支援軍帶有自己本部的一千騎兵。

此時明東征提督覺得反擊的機會來了,他並沒有打算撤退,而是繼續試圖整軍出擊,但幕府治部少輔:吉川廣家、幕府代總大將:戶川達安、幕府三河守:吉見元賴、幕府左衛門佐:天野五郎兵、幕府右兵衛尉:三吉殿、幕府周防守:佐波殿,等倭軍將領紛紛上前夾擊。

這讓明軍有些招架不住了!畢竟沒帶火炮以及火箭、戰車,故此明東征提督見倭軍勢大,一時間不能抵擋。

而僅在明軍後方跟隨的李氏朝鮮都元帥:金命元,則帶領一百名李氏朝鮮軍隊負責觀戰,全程不敢參與作戰,與李氏朝鮮京畿右道防禦使:高彥伯,彙合之後開始遠處放箭。

很快明軍就向北方的惠陰嶺撤退,在被倭軍追擊了一段路後,亦於酉時回到了王京,至此「碧蹄館之戰」畫下序幕。

戰亂過後,明東征提督通過審問倭軍俘虜以及截獲李氏朝鮮文書中所得情報,重新估計了一下倭軍人數,他斷定李氏朝鮮官員說謊,並且還發現→射傷我之家丁及馬匹者,俱是爾國之箭!

這充分的說明了,有李氏朝鮮人在幫助倭軍作戰,讓他非常失望。

正月28日,明東征提督在上報戰況給朝廷兵部怒斥李氏朝鮮的文書後,便返回了臨津江重新布防。

2月初6日,明神宗:朱翊鈞,為了堵住群臣的嘴穩定局麵,也想把明皇三子:朱常洵,留在京中暫不封為親王就藩,便下詔暫停三位皇子並封王之皇命。

2月14日,跟隨入李氏朝鮮王國作戰的明南鎮撫司錦衣衛指揮使:史世用,派出的南鎮撫司錦衣衛隊偵查,得到情報稱;李氏朝鮮京畿右道漢城府王京內,有倭軍二十萬人,且聲言幕府關白:豐臣秀吉,欲要親自出征李氏朝鮮王國?

為此明東征提督當即下令諸將們,分布在各處要害之地,扼守大同江等處,又得知幕府兵庫小允:平秀嘉,占據了龍山縣,囤積倉米數十萬石,而龍山大倉本為李氏朝鮮王國的大倉,裡麵囤積了李氏朝鮮王國數十年的糧食。

在京畿右道漢城府被倭軍占領後,龍山大倉就成為了漢城府倭軍的軍糧庫,後來倭軍運來的糧食都存放於此地。

明東征提督得到了這一情報後,即刻密令明遼東總鎮右副總兵:查大受,明禦倭副總兵:李如梅,率領敢死隊7百名勇士,深夜奇襲龍山大倉。

十三座大倉,數十萬石糧食,一夜之間儘被焚燒得乾乾淨淨,軍糧一失讓李氏朝鮮王國半島的倭軍們全線進入被動狀態,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倭軍不得已,於4月18日徹底搜刮不到糧食之後,商議決定撤離京畿右道漢城府王京,退守尚慶左道慶州府釜山浦地區。

在侵朝倭軍退出王京之後,明東征提督就遣將分扼要害,以明東寧衛右參將:李寧、明遼東總鎮左副總兵:祖承訓,據守在京畿右道開府城,明東征左副總兵:楊元,據守在平安西道平壤府,明東征右副總兵:李如柏,據守在鹹鏡北道寶山縣、明遼東總鎮右副總兵:查大受,據守在黃海左道臨津江一帶,明四川副總兵:劉綎,據守在尚慶左道慶州府釜山浦海口,李氏朝鮮王國戰局至此略定。

4月20日,明遼東經略:宋應昌,明東征提督:李如鬆,兩人商議之後決定再派明禦倭遊擊將軍兼通事:沈惟敬,前往倭軍大本營中議和。

臨行前明遼東經略特意交待道“此間和議,汝既專主,吾不當欺李氏朝鮮,亦不敢誣朝廷,爾須率策士五人,領倭眾歸幕府,受關白降書以來,本部院得此,定會轉奏,請旨冊封關白為郡王,使之進貢,勿令誤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