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追悼大會】(1 / 2)

就連後金三等副將:李永芳,來勸明遼東總鎮巡按:張銓,投降也被拒絕,倒是讓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認為此人很有大明骨氣,便打算關押起來。

可明遼東總鎮巡按卻受不了侮辱,他覺得自己無臉在回京朝見大明皇帝陛下了,就麵朝南邊京城方向,行三拜禮後,就自殺殉國了!

不少膽小怕死的守軍們,由於封城逃不了就乾脆躲到了民房的屋簷之下,滿城已經是後金軍的旗幟。

而當時遼陽衛城內的一些富人們,都盛裝來迎,有些富人之前大多數都和後金三等副將有勾結,但這種近乎於搖尾乞憐的行為,卻並沒有保住這些人的生命,反而讓後金軍把不少軍民給轟出城去,在將他們全部屠殺!

當然也有奮起反抗者,其中有一位老書生就用棍子,連續打傷了好幾名後金士兵,又聯合全家人和結伴的數十人一起逃出城去,部分軍民們也相繼效仿。

隨著都司府遼陽衛附近的失陷後,自殺殉國的高級明軍將領並不隻有明遼東總鎮經略:袁應泰、明遼東總鎮巡按:張銓,兩人,還有明金複海蓋兵備道副使:何廷魁、明遼陽衛監軍:崔儒秀、明定遼中衛總兵:牛維曜,等人皆不願投降後金而自殺殉節。

而遼陽衛之戰中,大明僅有三位總兵官陣亡而已,分彆是明武靖營總兵:朱萬良、明山西總鎮總兵:楊宗業、明東寧衛總兵:梁仲善,更多的明軍將領沒有選擇戰死沙場,而是逃跑了。

但逃跑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戰事不利,但勝負未分之時就溜之大吉,代表人物是~明遼陽衛監司:高出、明定遼左衛指揮使兼監軍:胡嘉棟、明東寧衛監軍:韓初命、明定遼中衛監軍:牛象乾、明自在州總兵兼監軍:刑慎言,等人他們都是監軍,也因此被人稱為「同逃五監軍」。

另一種則是戰敗後突圍而逃的,包括明涼州衛總兵:侯世祿、明遼陽衛總兵:薑弼、明奉集堡總兵:李秉誠、明新勇營左參將:鮑承先,等將領以及數萬士兵。

因此遼陽衛之戰真正的戰損並不多,除了一部分投降的明軍外,大部分明軍都在潛逃,這些人四散逃命,最遠的往東逃入了李氏朝鮮王國,最近的則往西跟隨大部隊撤入了廣寧衛一帶進行防守策略。

這對於後金覆育英明天命汗來說,攻下遼陽衛就意味著大明帝國在遼東都指揮使司的防禦已經土崩瓦解了,畢竟連都司府都淪陷了,遼東都指揮使司還有防守處嗎?

故此失去了庇佑的大明軍民們,便如潮水一般,紛紛退往遼西廣寧衛城內避難,導致了都司府遼陽衛周邊大小七十餘座城堡、屯,以及遼陽衛附近的;東寧衛、定遼中衛、定遼左衛、定遼右衛、定遼前衛、定遼後衛、複州衛、蓋州衛、海州衛、金州衛、金州中左守禦千戶所、自在州,等處再也無力出兵抵抗後金八旗,隻得紛紛投降。

之前對於後金來說〈薩爾滸之戰〉隻是生存之戰,後麵的攻城略地也不過是為了一口吃過冬糧食,如今的「遼沈之戰」才是一次真正的立國之戰。

從此後金國的勢力又大幅度擴增數倍,再加上後金之前的界凡城、薩爾滸城,等都遠夠不上都城的級彆,充其量也就是一個規模稍微大點的寨子而已。

這對一個新生政權來說,沒有個像樣的城堡乃至都城是極其難堪的,而遼陽衛又是個極其理想的都城對象。

至此遼陽衛與沈陽中衛乃至遼南等地衛所的失陷,導致了沿海居民們皆航海逃往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而無力到達者,要麼就滯留在各島嶼之間、要麼進入李氏朝鮮王國避難,還有一些未逃走被後金抓住的,男子無論軍民一律都要剃發易服,在充入披甲人或者包衣奴才行列中。

好在明定遼右衛都司:毛文龍,正率領援軍在此準備招集逃難軍民為兵,在分布哨船,聯接登州衛,以為犄角計。

此刻前去遼東都指揮使司探查情況的,明兵科給事中:朱童蒙,開始回來上奏全麵陳述了前任熊總鎮經略的所有功績。

還十分深動的說道“臣進入遼地的時候,軍民都對他垂淚稱道,說幾十萬生靈都因為熊總鎮經略一人才得以保存,他的罪行怎能輕易確定呢?隻是熊總鎮經略最為陛下所信任,之前蒲河守禦千戶所戰役中,敵人進攻沈陽中衛,他驅馬前往救援,膽量是何等壯大!等看到官兵懦弱時,就突然告老還鄉去了,這樣把陛下對他的大恩置於何處了呢?熊總鎮經略雖功在存遼,些微的成績雖有可稱,但罪在辜負了聖上,根據君臣大義而論,他是無法逃脫罪責的,這就是罪浮於功!”

待明熹宗:朱由校,看到這本奏折後,他認為熊廷弼力保危城有功,仍打算日後重新起用他。

4月初6日,遼東都指揮使司重鎮沈陽中衛、遼東都司府遼陽衛以及遼南四衛等地相繼失陷,而明遼東總鎮經略:袁應泰,畏罪自殺,遼河以東全部淪為後金土地的事傳入紫禁城後。

讓群臣們大為震驚!明熹宗傷心之餘但還是按照慣例,追封明遼東總鎮經略:袁應泰,為〈兵部尚書〉並舉行隆重葬禮,又封其長子:袁楷,為(都察院右僉都禦史)。

隨後明南直隸兵部左侍郎:張鶴鳴,奏請明熹宗要厚待明石柱宣撫使:秦良玉,的家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