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洪武盛世】(2 / 2)

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李氏朝鮮在宗社宮闕營建完成以後,李氏朝鮮郡王就正式定都到漢城城,並對內繼續依靠李氏朝鮮奉化伯:鄭道傳,實行改革規劃李氏王朝的版圖,對外則通過招撫、武力征服東北地區的女真各部落,令其進一步加強了對該地區的管轄,使其疆域達到圖們江。

2月23日明寧獻親王:朱權,奏報朝廷提到最近有北虜騎兵巡塞,見有脫輻遺於車道上,想必應該是胡兵往來恐有寇邊之患?

明太祖得奏報說道“胡人多詐示弱於人,此必設伏以誘我軍,若出軍追逐恐陷其計!”

於是明太祖決定敕明燕武親王:朱棣,讓他挑選精兵良馬抵到大寧都指揮使司、全寧衛,沿遼河岸邊南北巡視胡兵所在隨宜掩擊,又敕明周定親王:朱橚,令明周親王世子:朱有燉,率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精銳往北平行都指揮使司塞口巡邏。

3月初7日明燕武親王率軍北上至徹徹兒山就遇到北虜胡兵,與之交戰以擒其首將:孛林帖木兒,等數十人追至兀良哈三衛禿城,又遇到副首領:哈剌兀,又再次與之交戰,其中兀良哈三衛指揮使兵力不敢投入幫忙!直到哈剌兀敗逃,明燕武親王才班師而還。

8月初5日北平行都指揮使司奏報,已立〈開平中屯衛〉於沙峪守禦千戶所,今議立〈開平左屯衛〉於六合營、開平右屯衛於軍台縣、開平前屯衛於偏嶺、開平後屯衛於石塔,均得到批準,明太祖還設立開平左衛、開平右衛、開平前衛、開平後衛,從而加強了邊塞的防禦能力。

10月初6日明太祖詔定各司奏事次第,由禮部會議確定;凡奏事首為五軍都督府、其次乃是親軍二十六衛、在到通政使司、然後到刑部、都察院、監察禦史、斷事司。

接著是吏科、戶科、禮科、兵科、工科、再則就是應天府府尹、五城兵馬指揮使司、欽天監,若太常寺奏祭祀之事則當在各司之先。

每次早朝明太祖都身穿冕服十二章親自禦駕奉天門,讓百官行叩頭禮,待禮畢才分班序立,以儀禮司依次讚某衙門奏事,奏畢複入班,伺各司奏畢俱退。

若明太祖親自禦駕奉天殿內,則奏事官員穿著朝服按照等級排列,正四品以上升殿以次奏畢先退,其餘官員不能入殿,隻能候在中左、中右門外兩廊等待,奏事官出則皆出。

若明太祖入文華殿啟事則穿袞服,以詹事府在先,其餘衙門官員均穿公服按照等級排序,凡晚朝唯有通政使司、六科給事中、守衛官奏事,其餘各衙門有軍情重事方許奏聞,其餘皆不許。

明太祖還模仿周禮製度沿襲曆朝曆代皇帝服飾,並下令全國男子戴還下令規定宦官永世不得乾政,並對外宣布〔皇明祖訓〕中的15個不征之國分彆是;李氏朝鮮、室町幕府、大琉球國、小琉球國、安南國、暹羅國、占城國、蘇門答喇國、西洋國、真臘國、爪哇國、彭亨國、白花國、三弗齊國、渤泥國,並且發布規定除了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的福建水師能在泉州衛統治下的泉州衛市舶提舉司,以及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明州衛統治下的明州衛市舶提舉司活動外,就隻剩下廣東承宣布政使司的廣州府統治下的廣州府市舶提舉司了。

對內明太祖還打壓貪官汙吏規定無論王公貴族還是朝廷大臣,隻有受賄二兩銀子就被定罪奪官職,貪汙六十兩者立刻斬首。

其次明太祖統治期間把國家治理得很好,尤其是下令善待百姓得到一致好評,還設立全國都司衛所,明洪武年間總計有;547個衛、2563個守禦千戶所與備禦千戶所,並規定各地招募軍戶實行屯田製度以此補充兵力加強地方防禦。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6月24日,71歲的明太祖在應天府死去,被葬入〈明孝陵〉上諡號簡稱;大明太祖吳王高皇帝。

之後由皇太子既即位改次年年號為〈建文元年〉是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