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排衙(1 / 2)

宰執大宋 會元 5032 字 3個月前

益都縣衙每日卯正時分都會準時“排衙”點卯。

排衙又叫‘小上朝’。官家在京城金鑾殿上大升朝,縣太爺們則在地方縣衙裡小上朝。

大宋官場流傳著一個段子,說外任官與京職官相遇,外任官曰:“我愛京官有牙牌。”京官卻道:“我更愛外官有排衙。”可見,很多官員喜歡排衙那類似上朝坐殿的感覺。

雖然縣衙排衙是典型的螺螄殼裡做道場,但就有許多縣太爺還就喜歡享受這種比似上朝座殿感覺,對排衙百試不厭。益都縣知縣宋昱宋大令就在此列。

每日卯正,益都縣衙梆發炮響,益都縣的縣丞、縣尉、主簿、縣學教諭、驛丞、稅監、倉大使……這些頭戴烏紗的芝麻綠豆官,還有六房的司吏、三班衙役的班頭,全都在二堂分班肅立。

待到二梆敲過,堂鼓擊響,有長隨出來高唱一聲:“大令升堂了!”

宋知縣這才端著方步,從‘海水朝日’的屏風後轉出,在二堂大案後坐定。

一眾官吏齊齊行禮拜見,高唱道:“拜見大令!”

宋知縣叫聲免禮,請一眾佐貳雜官就坐。一眾司吏、班頭是沒資格坐,隻能站著聽大老爺講話。

大老爺在上麵講,眾官吏卻眼觀鼻,鼻觀心,心神渙散……隻盼著這排衙趕緊結束,好各回各衙,再拿自己的屬吏擺威風。

這種縣裡的衙參,也跟國家大朝一樣,隻是個儀式而已。正經的公務,一般都是案牘往來,或是單獨麵議。隻有形成了決議的,才會在這裡公布而已。

寒暄之後說幾句套話,宋知縣便問眾官吏,可有事奏來?

見眾人都不說話,他便微微頷首,身邊的長隨會意,馬上唱道:“退堂!”

眾官吏趕緊起身拱手:“恭送大令。”

對許多銳利進取的青年官員來說,很討厭這種形式主義,但對宋知縣卻對“排衙”很是上癮。

宋昱是慶曆二年壬午科的進士,中進士時已是四十二歲,曆任東明縣主簿、齊河縣丞,如今已是四十八歲,才做上縣衙正堂。像他這個年紀,已經基本不指望仕途能有多大進展了。

宋昱在朝中沒什麼靠山。人家那些達官貴人都是喜歡提拔那些年輕有為的進士。四十來歲中進士,跟人家那些二十來歲中進士的年輕才俊們是沒法比的。人家二十多歲中的進士,就算沒什麼作為,隻是熬資曆,熬上個三四十年,也可以混個二三品的高官。

而宋昱四十多歲才中進士,仕途基本不會有大的成就了,他以後最多也就能混個州參軍、州通判之類的州衙佐貳官,然後帶著官升一級的榮銜致仕。

所謂“三十老明經,四十新進士”那純屬是騙人的。四十多歲才中進士,哪還有什麼前途!所以宋昱很享受現在作為縣衙正堂“排衙”的感覺,算是人生得意需儘歡吧。

聽到眾人的恭送聲,宋知縣朝眾人拱拱手,示意散衙,便轉到屏風後,一般這時候,他會回到自己的簽押房。這一天的“排衙”便算是結束了。

但是今天宋昱卻沒有直接回去,而是招呼鄭縣尉一起去他的簽押房。

宋知縣和鄭縣尉一起來到他的簽押房,分賓主坐定,有長隨端上兩杯新點的武夷岩茶。

大宋此時飲茶之法,除了流行加入各種佐料的烹煮的“煎茶法”外,文人雅士中還流行“點茶法”。所謂的“點茶法”就先將茶葉末放在茶碗裡,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讓茶末上浮,形成粥麵。

宋知縣招呼鄭縣尉一起喝茶。宋知縣喝了一口滿是泡沫的武夷岩茶,很是陶醉,那表情仿佛是喝了瓊漿玉液一般。

“明達,覺得老夫這茶如何?”

“大令這茶香氣濃鬱、味道醇厚,甚是好喝!”

宋知縣又笑嗬嗬的跟鄭縣尉扯了一陣子閒片兒,才開口問道:“明達,最近我聽到個傳言,說是在中秋詩會上做那首《水調歌頭》佳詞的才子鐘浩,被關在咱們縣衙裡,還被你判了個充軍發配!有這麼個事兒嗎?這個鐘浩犯了什麼事情啊?”縣尉鄭朗,表字明達。宋知縣私底下對手下的佐貳官很是和善,不擺官架子,是以親切的稱呼鄭縣尉的表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