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歸德府的官紳一體納糧當差推行的還算順利。
雖然官紳們的怨憤很大,但攝於皇權威嚴,也都沒敢激烈對抗。
至始至終隻是幾個生員掉了腦袋,然後就是侯府公子侯方域因為年少不知道利害,而成了西廠旗校的刀下亡魂。
事實上,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對官紳們而言,也就比以前多繳納了一份徭役銀和優免的糧賦而已,損失並不大。
因為大明的田賦本就不高,所以,田畝眾多的官紳並不會因為沒有優免而影響富貴的生活。
但這給朝廷帶來的好處可不隻是有更多的田賦收入。
更重要的是,隨著大明的士族越來越多,士紳越來越多,而朝廷卻不用再因為士紳增多且優免導致田賦收入越來越減少了。
因為大明的田畝數量基本上是固定的,即便有人在墾荒,但墾荒的速度更不是人口增長的速度以及士紳數量增長的速度。
所以,如果優免一直存在,那等著將來士紳越來越多,在一定的土地數量裡,增加更多的士紳數量,無疑會導致,朝廷少收不少田賦。
除此之外。
官紳一體納糧當差還抑製了土地兼並。
因為官員士紳沒有優免田賦的特權,所以,官員士紳也就不願意再接受庶民地主的投獻,畢竟如果庶民地主投獻,自己還是交投獻田地的田賦,相當於隻是幫朝廷收一下稅,官員士紳們自然不願意。
所以,接下來,官員士紳要想不通過巧取豪奪的方式兼並田地而讓庶民地主主動投獻是不可能的了。
但已經投獻的則難以再解除依附關係,所以,這些官員士紳如今反而要因為當初接受了一些鄉民的投獻,而替其繳納田賦。
如此一來,倒給官府省了收稅的麻煩。
畢竟真分散成一個個庶民小戶,收稅也是很麻煩的,官吏都要增加幾個才行。
自然,當官員士紳將在投獻田地所收的租子交給朝廷作為田賦,甚至還要補繳一些後,畢竟庶民地主願意投獻的,肯定是因為官員士紳收的地租比朝廷賦稅低,他們也就會因此加收地租,彌補自己的損失。
原本投獻田地給官員士紳家而自甘為佃戶以逃避賦稅徭役的庶民地主們自然不願意,而因此和官員士紳的矛盾增加。
不過,大明的律法是保護地主的,不保護佃農。
更彆說作為地主的官員士紳都是有權有勢的。
所以,佃農自然無法抵抗官員士紳的加租要求。
一時間,昔日那些想逃避賦稅而投獻田地的官員士紳家為佃農的人反而如今成為了利益損失最大的人。
“我們投獻本就是想多留些錢糧的,怎麼你們如今突然要加地租,憑什麼,不是說給你們袁家當佃農,比民戶更富嗎,可如今按照這租子,與不投獻有什麼區彆,不投獻還能讓孩子讀書考文曲星呢。”
袁家的佃戶鐘君山就因此對袁家管事提出了抗議。
袁可立之子袁樞這時候走了來:“不接受加租可以,那就退田,你們拿著你們各自的田契,去縣衙重新編戶!如今朝廷要官紳一體納糧當差,我們這樣的官紳之族,已經沒有優免,即便你們投獻田產給我們袁府,我們還是要為投獻田繳納一樣的田賦,管事沒跟你們說過嗎?!”
“是說過,這是加租也加的太突然了些,還有,這朝廷怎麼如此做!不應該禮待袁府這樣的官宦之家嗎,怎的又不優免了,這是什麼朝廷啊!”
鐘君山說了起來。
“不得妄議朝廷!現在要麼加租、要麼就退田,給你們兩個選擇。”
袁樞教訓了這鐘君山一句,然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