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陛下,據最近電報奏報,艦隊已離開果阿一個月。”
劉鴻訓回道。
朱由校聽後點首,然後說道:“本朝也一樣,要想宗社長存,太阿不移,也得讓天下漢人可以在其他人麵前為人上人,相當於收買他們!”
“治國,以利益機製為主導,總是比以道德機製為主導,更易打動人心,也能更好的被執行下去!”
“而朕現在就指望著通過下西洋後,帶來的新的貿易擴張和殖民擴張,給所有漢人乃至整個東方儒係文明帶來更多的利益,以保障朕的帝權!”
“陛下說的是。”
劉鴻訓回了一句,又道:“在畢公提出以信治國為理念之前,多崇尚以禮治國,以道德機製為主導,故而要求天子崇德懷仁,言:其身正,則不令而行!”
“然而,縱觀古今,見賢思齊者少也!”
劉鴻訓與畢自嚴在治天下這方麵的著重點是不同的。
搞錢法改革出身的畢自嚴,更注重通過經濟手段來解決國內矛盾。
即通過對外擴張的方式,來延續帝國現有的太平盛世。
而劉鴻訓是翰林出身,長期處於朝廷實務之外,而得以有機會冷眼旁觀整個大明內部的社會生態,進而,養成了更注重內部改良的習慣。
劉鴻訓也就在這時候繼續說道:“即便有廉恥之心者,精神上想約束自己,可在物質上的享受上,卻難以遏製自己;”
“也因此,以往之朝,雖有君王以約束自己而使國家中興,卻也難以避免民匱國窮,隻肥了天下豪強而已,而今朝廷以利收天下民心,反而更使國強民富。”
“但以臣之見,仁德之教育也不能因此偏廢,雖說利益機製比道德機製更能約束人心,但提倡一些正向的德化之育,是有必要的;一些道德提倡得久了,就會被遵守,進而成為公序良俗,乃至矯正我漢家文明,如契約之精神,如此,雖短期看不出成效,但利於我漢家文明一直長存於世。”
朱由校聽後頗為讚同,道:“有理!愛卿可試著這樣做,在律法之外,立一些不涉及大錯的道德規矩,並確定觸犯者當受何懲罰,因隻是觸犯道德,而不算犯罪,故就不必治以腰斬、斬立決、流放等刑,而當隻處以罰款、拘禁、勞改、笞打等刑罰。”
“是!”
劉鴻訓回道。
朱燮元和溫體仁聽後心裡不由得一緊,並瞅了劉鴻訓一眼。
在兩人看來,天子讓劉鴻訓這樣做,無疑給首輔多加了一項權力,那就是以道德建設的名義立一些規矩的權力。
兩人都能猜到,以後在劉鴻訓為首輔的大明社會,食利者的日子將會更加難過。
隻怕不隻是不能為人上人的問題。
可能一些有名望的公眾人物,會因為私德不彰而受到更嚴厲的管束,甚至不如平民自由!
以致於,許多食利者,將會,不得不因為一些道德上的規矩的約束,而保持謙卑、而不敢輕廢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