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進一步改革科舉與弱民不可取(1 / 2)

,穿越明朝當暴君

“科舉取士製度改革是勢在必行!”

“皇家書院和各地皇莊學校教育出來的士子明顯在處理各類政務比隻靠幕僚的科甲官員更嫻熟,更有腦子!”

“而科甲出身的官員,大部分處理政務隻能靠幕僚,平時隻能袖手談心性,一到京察大計時就抓瞎,拚命走門路,托關係,照這樣下去,鐵腕肅貪後的清明吏治,早晚要因為這些科甲官員繼續敗壞下去!”

“何況,國家培養讀書人,不能隻培養能做官的人,天下若要大安,需要各行各業皆有才俊,需要培養讀書人通識之才,進而能為社會所用,而非隻是治民治軍。”

因眼下帝國財政充裕,皇帝朱由校和他的輔臣們也就有意趁此機會大興全民教育,改革科舉製度,而元輔劉鴻訓也就奉旨主持了關於改革科舉製度的廷議,且在廷議上,慷慨激昂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以元輔的意思,科舉當如何改?”

學部尚書李邦華這時候問了一句。

“選官與選才分開。”

“具體而言,就是先選才後選官,各省鄉試所選才俊,由朝廷直立和各省分立的高等學堂錄取,然後高等學堂畢業者,可報名參加會試,會試所錄者即可授官!”

“也就是說,舉人需先繼續去高等學堂入學,畢業者方可考官,也可不考官,報名由官府分配工作。”

“鄉試和會試所靠科目皆不再是八股文章,也不再隻考程朱理學之學問,而是通考國文、數學、物理、化學、地理、曆史、體能七科,各科設一定分值,以分值高低論排名,排名較高者錄之,較低者不錄,合格者予以畢業,不合格者,則需重修。”

劉鴻訓說到這裡後,禮部左侍郎劉宇亮立即就站了起來:“這是在違背祖製!是本末倒置!科舉不以儒家之學選士,而以百家之學選士,這還是以儒為尊嗎?!皇莊和皇家書院,以及宮學、衛學怎麼教,我們管不著,那是陛下自己的事!但天下士大夫不能儘皆背叛聖人之學!”

禮部尚書李覺斯也跟著問道:“董博士費了多少心血,才讓我儒家為天下正統之學!元輔,您這樣做,還有臉見孔孟二聖嗎?!”

“孔孟固然為聖人,但不代表天下士子就隻能治他們的學問!曆朝曆代,隻尊儒術,所吃的虧還少嗎,國朝若非自陛下即位以後,提倡實用之學,不拘泥於王道霸道,我大明宗社隻怕早已不存,而天下已累累白骨也!”

劉鴻訓回道。

作為輔政大臣,在中樞已久的他,很清楚這些年大明內部是個什麼情況,天災可以說不斷,如果不是新的農作物推廣以及農業技術提升,再加上工業化解決了大量流民問題,且海外擴張將災難轉移到國外,大明很難撐得過。

所以,劉鴻訓才會說如果皇帝朱由校即位以後沒有提倡使用之學,用各種霸道手段,將矛盾轉移的話,大明早已不存,而天下會因為大量餓殍而出現累累白骨的現象。

“一派胡言!這與儒家何乾,不過是天下人欲壑難填、天道不公而已!”

向玉軒也跟著說了一句,且繼續說道:“《漢書》有言:仲舒死後,功費愈甚,天下虛耗,人複相食!以下官看,儒道若不存,則人之欲壑更加難填,天道隻會更加不公,而以致於人隻知利不知禮,而相食的更加厲害!”

“改科舉,並非廢儒家!所謂國文,便含有儒家之學,怎能說改了科舉,則儒道不存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