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保護國內生態,建國家公園,設皇家文學藝術獎(二合一)(2 / 2)

“果然為個人權位和性命而不惜與整個宗族決裂的人,不是什麼心慈手軟之輩!”

一乾士子因此頗為激憤起來。

“這朝廷得了上億兩賠款,光第一批支付的賠款就達五千萬,把持朝政的劉某人,卻依舊不肯賜恩於天下寒士半點!真是令人寒心!”

連同在此處的禮部右侍郎陳偉崧也忍不住說了一句。

而在對朝廷現今大富亦不肯優免士紳很感到失望之餘,一叫張爾素的翰林官頗為關切地主動問著朱慈燦另一件事:“敢問殿下,朝廷可願開禁關內采礦之事?”

“本殿下提了,但依舊被元輔阻攔!言開禁關內礦業,會傷我華夏元氣,而引發更多天災,當養關內之氣,使我華夏江山得以休養生息。”

朱慈燦回道。

“這和華夏元氣有何關係!天災與德政不修有關,乃人怨所至,這元輔怎能昏聵至此!”

張爾素很激動地說了一句。

在他看來,如果關內不開放礦業,意味著私人資本就無法進入礦業,也就不能使自己這些巨賈富商靠礦產能源這一暴利產業實現財富的更快增長。

如同如果隻準在關外和海外采礦,就會使得礦業領域裡隻有官營資本。

而礦產能源這一暴利產業也就隻屬於官營資本的。

因為官營資本才有這個實力去海外、關外開礦,可以在朝廷的幫助上,動員更的財力和人力。

所以,張爾素希望朝廷準予在關內開礦,本因就是這樣可以讓民間的商人涉足礦業。

畢竟在關內開礦,不需要太大的成本。

民間商人可以很輕鬆的獲得經營機會。

但朱由校和他的輔臣們,考慮的不僅僅是商人的利益,而隻想著民間商人多賺點。

他們考慮的是整個民族的長遠利益。

也就依舊沒有開這個口子,儘快不少被富商巨賈收買的官員學者在鼓吹或旁敲側擊地建議朝廷開放關內的礦禁。

張爾素自然失望的。

同張爾素懷著一樣目的的其他文官士子也頗為失望。

“真不知道朝廷是怎麼想的,寧耗費不少成本,去關外海外開采,也不肯開放關內的礦禁,青山綠水又有何用,不如令其百姓自由開采,以增民利!”

一叫呂紹栻的礦部觀政進士也就在這時候跟著附和起來。

“好了!諸位不必再提,國策豈能那麼容易更改,凡是都得從長計議,對民眾取利之事,到底是該徹底放寬禁令,使其自由經營,還是該予以限製,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共識的。”

朱慈燦這時候沒讓這些文官士子再說下去。

而在這些文官士子們沒再說話後,朱慈燦便開始表達了的一些觀點道:“餘以為,無論怎麼做,都得順應民意,順應天命,執掌權柄者,更應如此。”

“到底是二殿下賢明!如今天下民意最大之所求,唯‘自由’耳,唯不滿者,在於官權管束甚寬,恰如一泉之水,任其自由流淌,則為清溪,可飲可溉;而若嚴堵,不使其流淌,則為一潭死水,無半點漣漪!”

陳偉崧這時候誘導起朱慈燦來。

……

“五千萬兩的賠款,的確不是一筆小數字。”

“用於基礎工程建設和重大課題研發所需的經費後,都還有不少剩餘,主要是朝廷現在的工業基本上是用外夷奴工,需要不了勞動力成本,故而隻國內的鐵路與官路建造對經費的需求比較高而已,但也花不了幾千萬。”

“臣在想,是否真的花些錢,更多地用在生態建設上。”

“河道、林地、濕地,這些似乎都應該由朝廷管起來,還有就是動物,近年來國民富裕,對野味奇珍的需求都跟著增加,以致於許多人因吃野物致病,甚至出現新的傳染病症來,想必也違了天道所致。”

劉鴻訓這裡正在單獨與朱由校見麵時,繼續提起了該如何利用新的賠款做些利於國計民生的事來。

“可行!寧花錢保住青山綠水,也比放在庫裡,而等著被自私者花心思挪走要強!”

朱由校點了點頭。

他讚成劉鴻訓這樣做,即趁著自己還能做主的時候,多做些利於國家長遠的事。

而不願意把這筆賠款存起來。

因為朱由校已經無法保證自己的後代能像自己這樣堅持民族利益至上。

難保不會有後世之君主,像乾隆一樣,明明其父親雍正給其留了五千多萬兩國帑,結果卻毫無節製地瘋狂敗家!

所以,朱由校覺得還不如自己先花掉為好。

“天下各處林區,都得設護林員,還有森林救援救火的官兵,另外河道總督還是要設的,但不再管河道運輸,而是管天下河道的疏浚與防汛以及水質保護之事,也得有巡河員,濕地也是一樣,這樣也能增加就業。”

“另外,加大公園建設與旅遊區建設,尤其是關內之西北、西南以及關外許多因地勢和人煙稀少而不能興盛的地區,需利用其風景,由朝廷官府出資配套好相應便利交通與管理團隊,如此就能利當地之百姓,也能增加就業者,使更多的百姓有收入!”

“就這麼做,圈一批利於華夏文化之宣教與華夏河山之出彩的地方,作為公園和旅遊區,而且設品級,最高的為國家級,由中央朝廷每年撥巨資用於該公園與旅遊區建設與維護,次則為省級,一直到縣級,以使生活越來越富裕的百姓在出遊方麵更加便利,也免得他們富貴後,就隻想著多買胡姬滿足肉0欲,多食野物滿足食欲,甚至為求刺激做出其他不利於世風的事來,該由朝廷給他們一些文娛上的安排了。”

朱由校說道。

“如此說來,也可以把錢花在一些文娛建設方麵,不隻是生態保護,好的詩詞文章乃至詞話、折子戲、民歌俚曲這些,最好多出一些。”

劉鴻訓回道。

“這也算是禮製建設的正確打開方式!”

朱由校點了點頭,說著又道:“是得讓朝廷出資來做好世風民俗的引導!以避免整個民族因為富足後而陷於墮落,朕希望的漢人是應該在越來越富足後,更加高雅而富有學識的,再不濟也是在精神上足夠滿足的。”

“這樣,以皇家之名,由朝廷出麵,設立皇家最高文學藝術獎,獎項分成詩、詞、文章、戲、曲、歌、畫五類,每項設高額獎金!寧用獎金的方式讓真正知道為國家之文化、百姓之精神服務的文人獲得財富上的增長,也不能用優免的方式,讓他們獲得財富上的特權,這樣才附和生產者利益最大化的分配原則。”

“地方上也由朝廷定期給一筆資金,令其做促進文娛發展的基金使用,包括各殖民區,以利於漢文化傳播!地方官府可以設立一些獎項,以鼓勵文人多創作利於華夏文化興盛和豐富百姓娛樂生活的作品,而不是去遊於權貴之門,隻知道要官做!”

朱由校因此吩咐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