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
冬日下,劍光寒寒,馬匹的悲鳴,劍戟相接,無數聲淹沒於兵戈之中的喊殺聲響起。
短短一個時辰,兩方的戰損都高達數萬人,幾乎鋪紅了丹水河岸。
王齕的臉色嚴峻,覺得安排白起的策略圍而不攻。
趙軍被圍,趙括第二天清晨帶著趙軍傾巢而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趙軍開始幾乎永無止境的突圍。
在那灰蒙蒙的天幕下,戰場如同一片荒蕪的煉獄,秦軍的防線如同銅牆鐵壁,矗立在趙軍絕望的視線儘頭。
每一塊巨石、每一道壕溝都透露著不容侵犯的森嚴,而趙軍,卻在這絕境中展現出令人心悸的堅韌與瘋狂。
第三日的黃昏,殘陽如血,映照在戰場上散落的無儘屍骸上,空氣中彌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壓抑與絕望。
趙軍的營寨內,火把搖曳,映照出一張張蒼白卻決絕的臉龐。他們之中,有人顫抖著手,有人閉目咬牙,但無一不是鐵了心要做出那驚世駭俗之舉~收集戰場上冰冷的死屍,當作食物。
這一幕,如同地獄之門悄然開啟,趙軍士兵們沉默而迅速地穿梭於屍體之間,每一次彎腰、每一次提起,都是對人性極限的挑戰。
秦軍的將士們遠遠望著這一幕,驚愕、恐懼、交織在他們的心頭。
他們從未見過如此慘烈而決絕的求生方式,這群趙軍士兵,仿佛已經超越了人類的範疇,化作了戰場上最可怕的幽靈。
時光荏苒,轉眼已是秦軍圍困趙軍的第四十多日。
趙軍營地內,火光更加微弱,映照著那僅存的十餘萬殘軍,他們的身影在寒風中搖搖欲墜,卻依舊屹立不倒。
這日清晨,天邊剛泛起一抹魚肚白,秦軍陣營中突然響起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騎輕騎如同離弦之箭,劃破寂靜的戰場,直奔趙軍陣地而來。
那騎馬的秦軍將士身披重甲,手持令旗,臉上寫滿了凝重與緊迫。他的到來,如同在平靜的湖麵上投下了一顆巨石,瞬間激起了層層波瀾。
趙軍的哨兵們見狀,立刻拉響了警報,整個營地瞬間緊張起來,所有人都知道,這將是決定他們命運的關鍵時刻。
隨著輕騎的靠近,一股無形的壓力籠罩在整個趙軍營地之上,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山雨欲來的緊張氛圍。
而趙軍的將士們,儘管身心俱疲,卻依然挺直了腰板,用那最後的一絲力氣,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未知挑戰。
報!
秦軍傳來了一個消息,趙括看著寫的四個大字,降者不殺。
趙括拳頭捏得咯咯作響最後卻變成了深深地無力,長歎口氣,閃著淚光,說道:“下令,全軍,降!”
一路上,無數的人看向趙括:怒道:“吾乃趙國上將軍趙括!誰來與我一戰!”
一百夫長在得到白起的點頭以後,手微微抬起,然後輕輕落下:“放箭。”
趙括坐在馬上身中數箭,眼中充斥著血紅的絲線,仰頭望著漫天飛雪,瞳孔變得渙散,視線漸漸模糊。
趙軍營中,一個聲音顫抖著喊著:“領將軍命,降!”
趙軍降了,在趙括死後,依數投降,沒有一人頑抗,近二十萬俘虜被捆覆了是雙手,牽在一根繩子上。
山穀之中,夕陽如血,將每一寸土地都染上了不祥的暗紅。一堆堆殘破的兵器交纏在一起,宛如鋼鐵的叢林,無聲地訴說著戰爭的殘酷與慘烈。
很快秦王和秦相就想讓白起背鍋殺降,白起無奈同意!
在重視禮義廉恥忠義孝仁的古-華-夏,詐降已經是違反了仁義,是要遭儘口誅筆伐的。
秦軍大勝,而蘇代派使者赴秦,遊說賄賂應侯範雎,範雎被趙國使者說服,秦昭襄王與範雎審時度勢商議後,接受了趙、韓割地求和的請求,允許韓王割垣雍,趙王割六城,達成和議,於周赧王姬延五十六年一月下令罷兵。
不久廉頗離開趙國投奔魏國大梁,魏王雖然收留了他,卻並不信任和重用他,因為王齕的猛攻趙國接連戰敗,趙悼襄王有像重新啟用廉頗,郭開卻唯恐廉頗再次得勢,暗中賄賂使者,讓他說廉頗的壞話。
趙國使者見到廉頗以後,廉頗在他麵前一頓飯吃了一鬥米,十斤肉,還披甲上馬,表示自己還可有用,但使者回來向趙王報告說:“廉將軍雖老,吃好睡好,就是屎多。”
趙王認為廉頗老了,就沒任用他,廉頗也就沒再得到為國報效的機會,楚王聽說廉頗在魏國不由重用,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頗擔任楚將後,經常說道:“我思用趙人。”
但趙國終究未能重新啟用他,致使廉頗抑鬱不樂,最終死在楚國的壽春廉頗死後不久,趙國便被秦國滅亡,藺相如和廉頗這對因為澠池會,將相和成為生死與共的好友兩人,也成為了曆史的塵埃。
秦軍的士卒們穿梭其間,動作機械而迅速,他們的鎧甲在落日餘暉下泛著冷冽的寒光,每一次揮動長刀斬斷糾纏的兵器,都似乎是在與亡魂做著無聲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