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救我,我還在想不日就要回明州了,怕是再見不到你,這輩子都沒機會親自跟你道謝。”她又福了福身子說。
“不必…不必客氣,我應該做的。”
身後的濮陽見俞珩變得扭捏,絲毫不是往日爽快的樣子,偷偷掩嘴笑。
“芝蘭說那日你救我上來,都凍成冰人了,可還安好?”
“都好…都好,我冬日習武都穿單衫,不怕冷!”
這二世子怎麼癡癡傻傻的模樣,絲毫沒有恩公大俠的氣度,眉生噗呲笑出來沒忍住。
天官祠那邊過來一個婆子,滿臉笑容的朝著俞珩做了個福,“還真是您,我遠遠的看著像,公子在這元宵節怎麼沒去城裡賞燈?若是不嫌棄就來祠中吃碗元宵,喝杯熱酒暖暖身。”
“姑娘一起去吧,天官祠今晚的燈也算好看。”
聽俞珩這樣說,那婆子趕緊上前幾步與慕歡說:“姑娘彆怕,我們一家老小都在這裡看祠,若是肯賞臉就一起來嘗一口我家裡的手藝。”
慕歡再未推脫,主仆一行人並著俞珩隨著那婆子去了天官祠。
祠內布置的真好,門前一方池雖結了冰,卻在冰麵上放了幾盞蓮燈,相映剔透;祠內兩邊的樓都掛了燈籠,中間的天井院子掛了各府請的燈,琳琅滿目,天官案前還放置了一對走馬燈,極為精巧。
壽安山館開著窗架火,一個媳婦正在滾元宵,幾個孩童繞著那爐火邊玩雪耍燈邊吃果子,回廊裡擺了些個小幾,幾個旁邊園子裡看家的仆婦婆子小廝正吃酒菜。
俞珩給了那婆子一大錠銀子,樂得她趕緊引了他們去廊對麵的雅舍,生了兩爐火,撐起了窗竟是一個觀雨台。
慕歡並著仆從在內,俞珩帶著濮陽在外,這本是夏天怕熱搭的,這會子撐起大窗,雖隔著內外也通透
那婆子用小爐溫酒,向裡放了些冰糖和果子,“這紅果喚作山裡紅,關外倒賣皮貨的商戶帶來的,市麵上少有賣,還是在此借宿時送我的,跟糖一起溫酒酸甜好喝,比青梅口味要好。”
“平姐兒,還不快拿酒菜來!”
婆子一喊,一個十一二歲的丫頭,生的伶俐苗條,提著一個大食盒過來
,一身桃粉色的襖裙,手腳麻利的擺碟碗,婆子自誇的說:“這地方雖不如千盞樓,可我兒子原是那裡的幫廚,手藝也不差,公子姑娘若是還有要的,就隻管喊我,等會兒元宵得了,我就讓平姐兒送幾碗過來。”
“真想不到,這城外祠中,還有這樣一派繁華景象,也不枉上元天官賜福節這喜慶的日子。”
眉生飼弄著暖爐感慨,“還真是彆有天地非人間!”
“姑娘剛說要回明州去了?”
慕歡正給四書夾豬腿肉,動作稍停,點了下頭,“對,等病好的差不多就回去。”
他捏著酒盅眉頭微蹙,彆過頭看了眼窗裡的人,華燈之中語笑嫣然,彆後怕是此生都難再見。
慕歡提杯敬他,“我遙敬公子兩杯,第一杯”,她一飲而儘,“謝公子救命之恩。”
嬤嬤又斟了一杯,慕歡再飲儘,“第二杯,願公子為官後清風為民,不忘憂國。”
“世人敬我都說前程似錦,升官發財,唯姑娘特彆。”
慕歡笑了,借著手邊花燈上題燈謎的筆在那盞他親手糊的紙燈上題了幾句話,叫嬤嬤送了過去,俞珩拿在手裡看了許久。
“世間富貴常有,好官不常有,我一個閨閣女兒,日後是再無機會見識公子能多富貴無極,可若公子不辜負這一身的功名,做一個好官,或許在我成了鶴發老嫗時,仍能聽聞公子的美名,到那時我便會回憶,在這一個上元佳節,得幸能敬上恩公兩杯酒。”
她停盞,望著窗外漫漫瑞雪,“我們閨閣女兒讀書尚且不隻為自己,為教養兒女,持家有法,若是好男兒也不止為了名利。”
俞珩站了起來朝著慕歡一拜,連飲下三杯。
“常有人勸我讀書,即使生在富貴家也要謀得一個功名,問了他們也隻說讀書為自己前途顯赫,卻不知我這寒窗數十載,習武習文,為的便是以身報國,如管仲、吳起一樣的人,遇到姑娘猶如知己!”
夜已太深,天官祠的酒席都散了,人走淨,便從熱鬨轉為冷清,唯有那盞題了詩燈被供在了天官案前。
西陵俠少年,送客過長亭……夜閒須儘醉,莫負百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