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的禦史台,是風聞奏事,其實就是跳出來找茬,是宰相掌握話語權的根本之一。
如今的禦史台,就要改成依據檢具辦案,查清楚出現的情況,直接拿人辦案,再交給刑部問罪。
在趙桓思考的時候,一陣腳步聲傳來,黃經走了進來,行禮道:“官家,康王求見。”
“傳!”
趙桓吩咐一聲。
黃經傳下旨意,不多時,趙構走了進來,行禮道:“臣弟趙構,拜見官家。”
趙桓說道:“九弟,你今天入宮有什麼事情?”
趙構正色道:“回稟官家,臣弟來請旨,想要在半個月後起程去倭國。之前臣回了東京城,原定計劃待半個月左右就離開的。”
“中途父皇因為吃了丹藥昏迷,臣弟去伺候了一段時間。”
“現如今,父皇身體基本恢複了。”
“臣弟想著,再伺候半個月左右,也就不需要人看著,就可以起程了。”
趙構迅速道:“臣弟這一次來,是希望官家能給一些支持。否則,臣弟去了倭國,也無法迅速打開局麵。”
趙佶煉丹服藥,最終是栽了。
吃了藥後,渾身熾熱,以至於高燒不退,燒得都昏迷了。多虧宮中的禦醫及時診治,才把趙佶從死亡邊緣救了回來。
即便如此,趙佶還是很虛弱。
趙構就一直在伺候。
其他在東京城的皇子,也陸續去探望了,趙佶也慢慢恢複。
趙桓也去看望過,對於趙佶自找死路的事情,他隻是委婉提了幾句話,並沒有就禁止趙佶,反正小命是趙佶自己的。
明明可以花天酒地,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卻要去煉丹服藥修仙,把自己煉死那是趙佶自己作死。
趙佶也怕死。
吃丹藥出了問題,再也不搞什麼丹藥長生了,徹底老實。
趙桓看著神色很迫切的趙構,開口道:“九弟你需要些什麼,具體可有想法?”
“我要貨物,尤其是茶葉、瓷器和布匹!”
趙構毫不猶豫給出了答案,繼續道:“除此外,再有兩百餘精兵也就差不多了。”
趙桓略微思索就明白了,問道:“你是打算以商人的身份進入倭國,先打通關係,了解倭國的情況,再伺機取代嗎?”
“官家聖明!”
趙構連忙點頭道:“臣弟就是這麼想的。”
趙桓吩咐道:“你要去倭國,不要藏著掖著,可以招攬一些人才,帶上人才協助你。到了倭國,才好伺機而動。”
趙構感激道:“臣弟謝官家隆恩。”
宗室子弟,隨意招攬人才,這是極容易犯忌諱的事情。
你是宗室,招攬無數的人,意欲何為?
現在趙桓主動給了口信,趙構就可以大膽去做,能準備得更充分,不像昔日去大理那樣很簡陋。
趙桓安排了趙構的事情,忽然道:“關於你去倭國,以及鼓勵宗室子弟去外麵,宗室中有什麼反應?”
趙構說道:“一些人願意,卻在觀望,因為不知道具體結果。估摸著,要等著臣弟去了倭國才知道。”
“還有一些人,說在國內可以享受,卻要跑去外麵蠻荒之地找罪受不值得。”
“總之,有人心動有人不願意。”
“臣弟認為,等臣弟在倭國開拓出一番事業,自然就不一樣了。”
趙桓點頭道:“你好好去做,朕在後麵支持你。”
趙構心中也興奮起來。
皇帝支持,他自然就更容易立足,他再一次點頭應下。
趙桓甚至留下了趙構用膳,兄弟兩人一番兄友弟恭,一頓吃喝拉近了感情後,趙構才恭恭敬敬離開了皇城,回去準備遠行倭國的事情。
……
九月的東京城,秋風早已經來臨。
天氣轉涼了。
城外的街道上,有著一輛輛馬車行駛而來。
車隊周圍,更有禁軍護送,一派肅殺景象。
赫然是陳東回來了。
陳東和趙楷一起回來,同時押送著大批的金銀珠寶回來。一箱箱的金子銀子,全都要人護送,還要車夫運送,所以征調了一批百姓來護送。
陳東也沒有虧待百姓,不是以徭役的方式征調,是以雇工的方式,每天都是結算了工錢,還管飯的。
隊伍從渡口下船,一路往城門來。
距離城門口越來越近了。
臨近城門口,趙楷卻坐不住了,看向不苟言笑的陳東,拱手道:“陳大人,本王先走一步,先回王府去了。”
“王爺慢走!”
陳東點了點頭。
趙楷覺得陳東無趣。
一路上,趙楷都主動找陳東談話,希望和陳東拉近些關係。
可是陳東的話很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幾句話就聊死了,根本聊不起來。
趙楷無奈,才熄了
拉近關係的心思。
趙楷吩咐馬夫停下,下了馬車後,帶著鄆王府的人離開了。
陳東押送著物資,繼續進城。
馬車來到城門口,還沒有跨入城內的時候,一聲大喊傳來:“官家有旨,陳東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