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纂要》是一部農書,著於唐末或五代初期,其內容包含很廣,農林牧漁副皆有,但是缺憾也很大,那就是全書關於占卜、擇吉之言約莫占到了一半。
而荀棐所作的《四時纂要》自然與其不同。
他在來到漢末之世前實際上也並沒有看過這本書,隻記得個書名,故而直接拿來用了。
他所寫的內容雖也是農事,但是這是他數年以來耕植摸索而得的心得經驗,以及前輩農書的珠璣之言。
書的內容包括農具的創新,比如耙、曲轅犁等,也包括農作物的輪種,還包括了比較重要的地力問題,即如何保存地力、肥土等等。
至於為何要寫這本農書,是因為幾年下來,荀棐認識到光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推動農業技術的快速革新的。
彆的不說,就看耙這一農具,數年下來,仍然隻能在潁川郡見到,周圍郡最多隻有少數農人在用,至於其他州,那更是不用提了,許多人根本就沒聽過。
這一是因為此時的人是以郡為國,一郡便如一國,地域思想很重,一個郡的農人往往不信任他郡之人,你說這個農具好用他根本不信,甚至懷疑你想害他——
農人的試錯成本很高,故而不敢嘗試新技術、新器具、新作物,因為一旦出現問題,不用全年無收,哪怕隻是三個月無收,他們一家人可能就會賣田為奴、流離失所。
其次則是因為信息不暢通,比如說曆史上在古代北方已經開始用牛耕作的時候,幾百年後有些南方地區仍然還是使用人耕。
所以在荀棐看來,想要發展農業,光靠他一人之力作用不大。
無論是農具的推廣,還是農業技術的推廣和發展,都需要借助國家的力量。
荀棐作此書的目的,除了是打算在亂世到來前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名望,也是準備借這次府君宴請之機,將書遞呈府君,接著由他轉呈天子。
然後請天子在全國範圍內將其逐步推廣,比如先在皇宮內的田地中試行,再逐步在京畿三輔等地實行,最後慢慢推廣至各州及邊郡,惠及萬民,儘可能多的保存這個國家的元氣。
至於天子願不願意這麼做……
荀棐歎了口氣。
在他看來,靈帝時昏時明,有一定可能采納他的農書之策,推行天下,但是更有可能棄之如敝屣。
但即便如此,該做的荀棐還是要做。
縱是靈帝不納,這本農書也應該能夠傳諸世家、官吏之耳,他們當中總會有一部分人覺得有益,從而致力推廣。
無論如何,總比荀棐一人的力量強許多。
“而且以五色紙著《四時纂要》,天子縱然不愛農書,必然也會因紙而看上一看……”
這就是荀棐造五色紙的目的之一。
另外一個目的則是借機讓五色紙名揚天下,打造“高端品牌”。
先前的潁陰紙已經很受士人好評,再來一個五色紙,“品牌效應”就有了。
未來稱量天下,錢財不可缺少,若能以紙換金,便可以減輕財政的壓力。
……
兩日後的上午,荀棐沐浴更衣,換上黑袍,佩劍戴冠,將再次上門拜訪的陳宮迎了進來。
兩人去履,著足衣,相對跪坐,侍婢們為二人奉上瓜果、溫湯、酒水後安靜退下。
荀棐舉杯施禮道:“前日我親族來訪,未能款待陳君,我之罪也。”
說完一飲而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