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的陽翟很是熱鬨,先是朱俊帶著大軍趕來,接著又是皇甫嵩率軍趕至,兩人加起來差不多有四萬眾,四萬人沒有天子的命令,暫時隻能待在潁川,哪也去不了。
文太守光是為他們提供糧草就忙的焦頭爛額,好在去年在荀棐的努力下,全郡迎來了豐收,再加上荀棐及時撲滅了黃邵等黃巾賊寇,所以潁川郡的糧食暫時還能供應的上。
又過了幾日,豫州刺史王允、州彆駕荀爽和孔融等人終於抵達了陽翟,文太守再次帶人出迎。
又是一番宴飲過後,荀棐去拜見了自己父親荀爽,適時王允也在,他看著荀棐道:“早在數年前我就聽聞輔之你的聲名了,今日見了,果然有乃父之風。”
荀爽聽了笑眯眯地撫著須,荀棐則連連謙辭。
簡單寒暄了一番,王允忽然對荀爽道:“慈明,我如今為豫州刺史,可舉一人為茂才,隻是這些時日我思來想去,都沒定下取誰為好,今日看見輔之,我算是定下人選了。”
此話一出,荀爽、荀棐皆是震驚。
所謂茂才,其實就是秀才,隻是東漢時為了避諱光武帝劉秀的名字,才將秀才改為了茂才。
茂才由州推舉,人數比郡守推薦的孝廉少得多,所以分量更重,一般被舉為茂才後,大多都可以直接擔任地方縣令。
而孝廉剛開始隻能在宮裡做郎官,作幾年郎官後才有資格去地方當官。
可見兩者的差彆。
荀棐先前就被文太守舉為了孝廉,所以後來才有資格擔任郡功曹,隻是由於資曆還不夠深,儘管荀棐做出了成績,但一時半會兒當不了千石縣令。
所以荀棐最初的設想是,借著討伐黃巾之事,爭取立下大功,屆時至少做個千石令,或者去朝中任職,至於二千石,機會比較渺茫,畢竟他資曆太淺了,除非他能夠擒殺張角三兄弟中的一人,否則幾乎不可能被授予二千石的高位。
但是如果他被王允舉為了茂才就不同了,原本茂才就能直接出任一地縣令,再加上自己如果立下比較多的功勞,那……二千石也不是不可以探上一探!
荀爽麵色微凝道:“今我被您辟為州彆駕,公再舉輔之為茂才,會不會……”
王允明白他的意思,不過笑道:“慈明明明知曉舉才不避親的道理,更彆說我與你二人並不是親,又有何不可呢?”
荀爽聽了也是一笑,因為他聽出王允這是借自己曾經的故事在打趣他。
昔日,汝南郡名士袁閬碰見了荀爽,就問起潁川郡的知名人士,荀爽沒有思索,先說起自己的幾位兄長。
袁閬當時就笑道:“難道僅僅因為是自己的親戚朋友,就可以算是名士嗎?”
荀爽回說:“您指責我,有什麼憑據嗎?”袁閬說:“剛才我問的是國家名士,而你先提到的都是你的哥哥,所以我指責你。”
荀爽卻回道:“從前祁奚告老還鄉時,內舉不忘他的兒子,外舉不忘他的仇人,人們認為他是非常公道的。周公旦作《文王》詩,不言堯舜的功德,卻讚美周文王、周武王的偉績,這是因為他愛自己親人的道理。《春秋》的義理,是以魯國為內,以華夏諸國為外。況且不愛他的親人卻愛外人,這不是有悖道德嗎?”
既然王允都說出“舉賢不避親”的故事了,荀爽自然不再堅持,而是感謝道:“王公之恩,荀氏不忘。”
荀棐也頗為欣喜地行了一禮,王允哈哈大笑道:“我舉薦輔之不是為了得到你們的感恩,而是為國舉才,若是輔之想要報答我,就多多的剿滅黃巾賊寇,還天下太平罷。”
荀棐慨然道:“敢不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