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的駐防動作很快,蘇言率軍駐防吳江後的次日,陳子龍就緊跟著率領振武軍沿運河而下,先在吳江獲取足夠的軍需補給後,才向西在太湖龐家塘水畔安營紮寨。
振武軍選擇的駐地距離縣城僅有五裡左右的路程,背靠太湖,能夠從黃蜚那獲取水上軍需補給。
而朝向清軍一麵,又有一條河貫通南北,使振武軍可以沿河據守,讓清軍無法輕易渡河攻擊。
若是清軍打定主意要先殲滅陳子龍所部,那他們也可以在危急時刻乘船遁走太湖,保留有生力量。
不過,陳子龍顯然並不準備這麼做。
在到達預定安營地點後,陳子龍便下令將船隻送走,隨即召集全軍,在官兵麵前高聲道:
“經略不忍吳江生靈塗炭,以身做餌,引清軍來犯困守吳江,我等深受經略之信任,怎能臨陣脫逃?今日我將船隻送走,全軍上下再無退路,必隨我死戰,若有輕言撤兵之人,下場有如此樁!”
說罷,他拔劍用力劈在一塊早已備好的木樁上,劍雖然沒有劈斷木樁,但入木三分,木屑橫飛。
“死戰!死戰!死戰!”
場下安靜數秒,隨即響起將士們的齊聲高呼。
……
蘇言並不知道陳子龍做出了什麼決定,此時的他還在親自巡視吳江城防。
吳江縣城四麵環水,東麵緊鄰京杭運河,西麵、南麵被西塘河環繞,北麵也被人為開鑿出一條護城河,連通運河與西塘河。
可以說,吳江縣最淺薄的護城河,反而是北麵開鑿出來的那條,清軍隻能從西南北三麵進攻,運河寬廣,除非是從湖州帶來大量船隻,否則都隻能望河興歎。
蘇言不認為清軍會放棄從運河發起進攻的計劃,因為吳江縣城的地勢特殊性,有一條河道直接連通運河,幾乎將縣城東西隔開。
該河入城後在縣衙東麵彙聚成一片小型湖泊,又延伸出兩條水道與西塘河相連,這兩條水道被城牆和水閘阻擋,清軍無法通行。
可若是選擇從運河發起進攻,就能直接順著河道進入城內,除非守軍提前在河道交彙口或是運河布下暗樁和鐵鎖,攔截船隻。
而守軍也的確是這樣做的,考慮到未來還要從北邊的蘇州獲取物資,守軍在蘇言的命令下於城東南的運河河道上布下大量暗樁,並拉起三道巨型鐵鎖,橫跨運河兩岸。
這些部署都被隱藏水下,除非清軍乘船試圖通行,否則不會被提前發現,而為了保險起見,蘇言也在這一麵城牆部署了兩門行營炮。
嗯,為了增加吳江的城防火力,蘇言也額外攜帶了二十門火炮和上百具大筒,另外十四門火炮被分配給了張煌言,讓他能夠對抗南京之敵。
這二十門火炮,蘇言將兩門部署在東麵,又在西南北三麵分彆部署了六門,並搭配數十具大筒和若乾轟天雷。
為了防止火炮轟擊的後坐力震塌城牆,在入城後,蘇言也動員城中百姓協助加固城牆,並出城摧毀城外的民居,砍伐樹木。
摧毀民居除了獲取一部分建材外,也是為了清理出射界,讓清軍無法依托民居進行掩護,而砍伐樹木除了作為建材和生產材料外,也可製造成守城器械中的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