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明暗(2 / 2)

犁漢 請叫我陳總長 6124 字 4個月前

一條就是從潁川昆陽、葉縣一帶向東穿過方城夏路進入南陽。

方城夏路實際上就是服伏牛山脈和桐柏山脈之間的通道,從這可以沿著澧水進入南陽。

而到了南陽盆地後,就可以沿著白河支流河穀南下進入荊襄。

這條路是最好走的,也是過去楚王數次北上中原爭霸走的通道,但可惜袁紹不能走。

在南陽的袁術是不可能讓袁紹過自己境的,更不用說自己那個弟弟也在打荊襄的主意,他袁紹就更不能暴露自己意圖了。

所以留給袁紹的路就隻有第二條路,也就是直接從桐柏群山脈之間穿越過去。

而從先民開辟山路到楚國建關,正有三條山路可以從汝南直達荊襄,而這三關正叫義陽三關。

其三關從西到東,分彆為叫冥阨(今平靖關)、直轅(今武勝關)、大隧(今九裡關),是崎嶇的兩座山脈之中相對平坦的三條隧道。

可以說,如果南陽方麵不能走,那這三條路也能直達荊襄。

不過走這裡最大的風險就是容易被困死在山穀裡,所以要想奪此三關必須出奇不意。

而袁紹信重的謀士郭嘉給他獻上的計策就是如此,明攻黃巾,暗度三關。

而且黃巾分彆把盤踞桐柏山和大彆山,本就威脅著袁紹的後路,所以必然要被鏟除的。

可以說,要用兵達成出其不意的效果那就一定是走此三關。

日後解放戰爭,有一支軍隊正是走的義陽三關,然後千裡挺進大彆山,威脅到了長江流域腹地,為之後淮海戰役的展開創立條件。

且不說以後,實際上當年孫武和伍子胥帶著吳國軍隊攻入楚國,也走的是三關通道。

當年吳楚之戰,楚國為了防備長江下遊的吳國,將絕大數兵力布置在長江中遊一線,也就是從九江到安慶一帶。

但孫子卻開創性的劍走偏鋒,帶著三萬吳國輕甲向北經邗溝進入淮河,然後沿著淮河一路逆流而上到了桐柏山。

此前我們也說了,淮河的源頭就在桐柏山。

而孫子到了淮河源頭後棄舟登岸,從桐柏山和大彆山之間,也就是義陽三關這個地方攻入楚國。正出其不意,一舉攻入楚國腹地。

現在袁紹的大謀士郭嘉就給他獻上這樣的策略,真深得用兵之險的險字。

如今,袁紹實際上就是兩步走。

其一,先殲滅擊潰桐柏山、大彆山之黃巾,收其糧秣士馬。

其二,征剿大軍方向一調,直接從義陽三關穿行,進入荊州的江夏郡。

如今的江夏太守是劉表所表的黃祖,其家出自江夏黃氏,累世豪門,所以江夏不好打。

但即便是袁術都沒想到袁紹會是征剿黃巾,意在荊襄,更何況是黃祖呢?

而一旦袁紹占據江夏,其向東可直接進攻江陵,向北可絕斷南陽,向東可以直接南下揚州。

可以說,一旦袁紹占據了江夏,那袁軍的整個戰略就活了。

到時候有了更廣闊的縱深,有整個南方的資源,袁紹自可以和泰山軍決戰中原。而且到時候,他那愚蠢的弟弟袁術就被他完全包圍,到時候就隻能永遠做自己的弟弟了。

時勢的發展就是這樣,總是在動態的平衡中的。

泰山軍是強,但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皆是雄主,他們也不會甘心引頸就戮的。所以曹操進攻徐州,試圖全據青徐,而袁紹也是如此,準備飛奪三關進入荊州。

而以上這些,是袁軍的最高機密,隻有袁紹和少數幾個謀士知道,所以劉辟當然無從得知。

而他和自己的一眾渠帥又不具備超卓的戰略視野,自己也想不到這些。

於是,這些人就隻能看到眼前,努力應對著當下的危機。

雄鷹翱翔可以縱目千裡,雄兔撲朔也隻能看到眼前寸光。但自然界卻常常有兔子腳蹬雄鷹的奇跡。

長期的戰爭看雙方的戰略優劣,但一場戰爭的勝負卻隻和當下有關。吏士有死心呼?上下用命呼?有不可奪之氣呼?

所以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總是不時出現。

而一旦出現,戰略再好也是無用之功。

隻是黃巾軍可以嗎?

且看袁大將軍,明剿黃巾,暗渡三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