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戌時夜探都安(1 / 2)

季漢北地王 秋風渭水 6397 字 5個月前

萬裡江清,風月依然。

都安城靜靜坐落自內江之畔,鎮滔滔江水東流。

城南內江碼頭,空舟係泊,人影稀疏。

城牆腳下遍布數座草棚,隱約有人影晃動。

借東風之便,戌時中便至都安,劉諶率眾登岸,沿大道向城門行去。

門樓之上,有守夜之卒,舉火張望。

見有人深夜前來,衝著城下大聲道:“城門已關,明日再來。”

“吾乃安平王劉輯,有要事前來都安,速速喚你家都安令前來相見。”

城上的守卒聞言一驚,連忙分人下城前去縣署通傳。

劉諶稍待片刻,便見城樓上出現一人,探頭張望,想來便是都安令。

旋即門開,都安令率佐吏出迎。

待都安令近前行禮,劉諶這才看清其一身布衣,背上掛一鬥笠,腰間懸著水囊,足穿布履,麵容清瘦,雙手皮膚粗糙,看上去根本不像是朝廷官員,倒像是鄉野農夫。

“臣都安令董宏,拜見安平王殿下。”

說罷,目光一轉,便看見了站在一旁的劉諶,於是又連忙行禮道:“拜見北地王殿下!”

董宏心中詫異,不知兩位大王深夜至都安縣作甚。

劉諶點頭示意,目光在董宏身上不斷打量起來。

安平王見狀,附耳對劉諶說道:“其祖乃董允董休昭也。”

劉諶愕然,他怎麼也沒想到眼前這個形似村夫的年輕人竟是季漢四相之一的董允之孫。

這等朝廷重臣之後,怎麼才是一個小小的都安令?

正這時,城上忽然鳴鑼三聲,周遭草棚之中,鑽出了數百人,湧上道來。

劉諶頓驚,左右上前環護,董宏見狀,連忙解釋道:“殿下勿驚,勿驚,此乃歲修的民夫。”

“歲修?”

“湔水將枯,歲末年初,正是都安大堰的修護之時,不然泥沙淤積,堤壩潰決,便會生出水患,眼下正是工期,兩位殿下也是來的巧,臣今夜本欲率民夫出城護堰的。”

等等,都安大堰?

都江堰!

刹那間,腦中就像是有什麼東西閃過,但卻一時想不起來。

轉眼,民夫便已集結完成。

劉諶回身觀望,眼角不覺一抽,這速度,也太快了吧!

民夫們背負竹籠,腰掛繩索,荷短鋤榪槎,列於道中。

這時,當麵走來一名精壯青年,手中提著銅鑼,向董宏彙報道:“縣君,都已到齊,可以出發了。”

“爾等往魚嘴先行。”

“遵命。”

精壯青年奉命率民夫啟行,擦肩之時,餘光掃了劉諶一眼。

劉諶並未注意,心中估算了一下這批民夫,約有三百餘人。

董宏不敢怠慢,請二王移駕縣府歇息。

劉諶卻是腳下不動,目光灼灼問董宏道:“北兵犯境,董縣君還有心思護堤?”

“都安大堰,關乎萬民生死,臣乃一縣之令,在其位謀其職,無有他想。”

“國若破,將如何?”

“自當冠劍向北,殺身殉國,以正我漢官威儀!”

董宏對答如流,不卑不亢,言語之中,儘顯其祖風範。

劉諶不禁暗暗讚歎,不愧是董允之後,此皆良實也。

“孤欲往觀大堤,可否與縣君同去?”

“謹遵王命。”

這都安大堰,造就蜀地沃野千裡,遂成天府之國美譽。

丞相錦囊之中,亦圈點都安之名,想來必與這大堰相關。

董宏沒有推辭,便令佐吏駕來馬車,請劉諶乘車同去。

安平王率二三子策馬在側,一路同行。

一刻鐘後,劉諶便透過馬車車窗看見了滾滾大江。

岷江之來,合蜀眾水,出三峽為荊江,傾折回直,捍怒鬥激,束之為湍,觸之為旋。

魚嘴分水之處,浪湧千重。

千餘人鳥集岸邊,正水中淘撈卵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