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一愣,環視己身,理了理袍服,火速出帳前去迎接。
不久,劉諶率數騎揚塵而來,遠遠就看見轅門外諸將恭候。
當先領銜之人不怒自威,想來便是大將軍薑維。
勒馬懸蹄,一聲嘶鳴,劉諶在眾人麵前駐馬,心潮洶湧。
眼前這個錦袍蒙塵,兩袖清風的漢子,便是那名流千古的天水麒麟兒。
“臣,薑維,拜見大王!”
在短暫的對視之後,薑維率眾行禮參拜。
可馬上的劉諶卻是久久沒有反應,目光落在薑維那森森白發之上。
在旁的主簿陳壽見狀,輕輕咳了一聲,劉諶這才回過神來,一溜煙從馬背上翻下,快步走到了薑維麵前,在眾目睽睽之下,腦子一抽,下意識地伸出右手順嘴說道:“你好,薑伯約。”
霎時風靜,在場之人俱驚奇瞪目,看向了劉諶。
薑維也一時怔住,抬頭看向了北地王,兩眼之中滿是遲疑之情。
身旁的輔國大將軍董厥麵露不解,略感驚訝。
劉諶反應過來,倉促將手收了回來,話鋒一轉道:“戰況如何?”
“回大王,臣料此乃魏軍最後一搏。”
“哦?入營細說。”
“大王先請!”
劉諶邁步入營,營內一片喧囂,各部兵馬頻頻調動,有進有出。
抬望眼,劍山七十二峰直入雲霄,倚天如劍,隱隱有喊殺打鬥之聲飄下。
營帳星羅棋布,但來往秩序井然,足見薑維治軍之嚴。
自後營行過,劉諶看見了許多傷兵,痛楚呻吟,叫罵魏軍。
劍溪穿營,岸邊爬滿了正在大口痛飲的兵卒,似在以水充饑。
不久,至中軍大帳,劉諶坐在了薑維帥案之前,眾皆列於下。
“大王甘冒風霜,親自督糧前來,令臣欽佩不已。”
“孤此番攜糧十五萬斛,除去損耗實來十二萬斛,足一月之用,後續軍糧已在轉運途中,劍閣無憂矣。”
“臣料魏軍退兵便在這幾日之間,大漢危而複安,皆賴大王力挽狂瀾,真乃大幸也。”
劉諶笑了笑,董厥的馬屁他並不喜歡,輕輕點頭以示回應。
薑維沉思片刻,見北地王目光投來,瞥了一眼董厥,欲言又止。
“大將軍有話但說無妨。”
“回大王,眼下糧草既備,而我劍閣合兵六萬,若鐘會退兵,臣想銜尾追擊。”
還沒等劉諶出言,便見董厥臉色一沉,皺眉凝視薑維道:“鐘會知兵,豈會給大將軍機會?我軍守住劍閣已是大勝,何必再多此一舉?”
“魏軍勞師遠征,兵糧寸斷,我軍趁勢而進或可有所斬獲。”
薑維是想趁機收回通往漢中的幾處險要關隘,若依董厥之言,待鐘會退回南鄭就糧,再遣重兵封鎖通往漢中的金牛道各關隘,那大漢想要重返漢中,便希望渺茫了。
隻有趁此魏軍糧儘虛弱之時,一鼓作氣掌控金牛道,才有再圖漢中之機。
董厥嚴詞反對,目光不悅,認為守住劍閣已經不易,接連再戰,萬一喪師,豈不是玩火自焚?
兩人正欲對辯,忽有軍報傳至。
“報!魏軍已被我軍擊退,正在收兵回營。”
劉諶頓時心頭一動,鐘會怕是要撤了。
薑維目光灼灼地看向了劉諶,希望北地王能準他出關擊敵。
劍閣道,可是漢軍的主場,豈容魏軍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孤軍略淺薄,但知敵退我進,敵疲我擾,大將軍可試擊之!”
薑維大喜,立刻起身領命。
董厥還欲規勸,劉諶卻是沒有給他機會,悠悠說道:“龔襲,諸葛瞻殉國,爾兼錄尚書事,當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