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人生的岔路口(1 / 2)

白建華自從得到了《赤腳醫生手冊》就如獲至寶一樣,每天上學都帶著,一有時間就認真研讀,為此白建軍不得不再花錢買了一本。李香秀見白建華姐弟對學醫感興趣,就把白建華和白建軍姐弟倆安排到了百草廳跟著老師傅們學藝。這也就是李香秀知道鄭三旦在武鬥中被人打碎了右胳膊,人也已經被調離了百草廳這才放心讓姐弟倆去學藝。

李香秀雖然不希望白建軍姐弟學醫,但是反過來想,姐弟倆學醫,無論是學中醫還是學西醫也都算承襲了白家的傳統了。做為長輩儘量給晚輩鋪好路,讓晚輩儘量能走的順暢一些,一直都是種花家千百年來的傳統。

哪怕公私合營,百草廳的工作模式仍然沒有太大的變化,白家當初用的方法就是細分工序,每個人就乾“一角活”,就負責把自己的活乾好,乾精,這讓百草廳藥工的工作效率比其他藥鋪藥工們的工作效率高的多。

白建軍姐弟到百草廳,除了學習草藥的辨認、炮製工藝,另外就是和坐堂的師父學習中醫四診的本事,至於針灸方麵,李香秀也找了藥行的裡麵的名家教授白建軍姐弟。

百草廳現在是公家的了和白家再無任何關係,但是百草廳的大多數職工和夥計都還是原來白家百草廳的老人兒或者是他們的子侄,他們之中的不少人都感念七老太太和白家曾經對他們的好,所以對於白建軍姐弟倆來做學徒,也願意傾囊相授。他們隻是有些手藝,而且這些手藝從根子上來說都是白家人傳給他們祖上的,現在也無非是在將這些本事重新在還給白家人。

在這些藥工們心裡,雖然有“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父死子繼”那一套,但是這一套不適用於白建軍姐弟身上。大家心裡都明鏡似的,白家走出去了那麼多人,要是有人說秘方和工藝沒有被白家人帶出去,那這話狗都不信。現在各家的孩子都不少,百草廳的規模雖然也不算小,但是若是不擴大生產,百草廳可安排不了家裡所有的孩子。外麵的白家人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有回來的一天,這時候結個善緣,沒準到時候就會用到。

“學軍、學工、學農”是這個時期針對學生們教育的指導思想。學軍方麵,中學的每個班都是以X連X排作為代替,平日裡也有很多訓練項目;學農方麵,學校會定期組織學生們到郊區參加農業勞動;學工方麵,學校會請工廠的工人來學校教學生們或是組織學生們到工廠跟著工人師傅們學習。

像白建華和白建軍這樣的自己找單位學習的學生也不在少數,而且白建華姐弟的這種積極的表現,還讓兩人在學校裡被當成是思想進步的表現,使得姐弟二人身上的“資本家孝子賢孫”屬性減弱了很多,也讓他們身上的“革命軍人”後代屬性得到了突出。不過也不是沒人有詬病姐弟倆,主要還是他們和夏家、田家的子女走的近,不然校內的紅色青年組織一定會吸收姐弟倆加入進去的。

種花21年9月,白建軍和所有京城五、六年級的小學生一樣,結束了小學的學業,免試升入了中學。同時白建華也和大多數八年級和九年級的中學生麵臨了人生的選擇。

從學校領導、老師到工宣隊都反複動員學生們支援邊疆建設,街道也參與到其中,給這些即將畢業的學生們的家長做思想工作。當然上山下鄉是絕大多數學生的選擇,但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