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趙兵儘在宋地,兵凶戰危,折損的族人可是一去不複返。難道中軍將不在乎他們的生死麼?”
趙盾聽到這裡眼皮子挑了挑,一陣肉疼。趙家的族人是他安身立命之本。
管理繼續道:“若是中軍將提了晉國之兵,先去衛國取金,再東向平宋,到時候可以讓非嫡係的人馬打頭陣,折損了多少,也不會損害趙家的實力。中軍將何不帶中軍、下軍同去,令上軍守國?…
下軍乃先都所部,就怕兵驕將不遜,難以禦使,若中軍壓陣,其人安能有異誌?”
趙盾:“雖然如此,但是如今我在國內失之族兵,隻怕箕鄭父、先克不肯。”
管理又開始搖頭晃腦:“公子卬早就備好錦囊妙計,以應對此情此景。”
管理向趙盾請來玉帛、筆墨:“今年晉國新君登基,晉國作為霸主之國,照例應該會盟諸侯,一則召告天下霸主國的權力交接,二則重申舊的盟誓——尊崇周天子,攘除楚國等蠻夷的侵略吧?
既然要尊王攘夷,恢複諸夏的團結,歸衛地,平宋亂之事自然是霸主國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打著霸主、禮法的大旗,朝堂之上即使有異議,也不好光明正大地提出來。”
趙盾點點頭:“是這樣。但是會盟分為兵車之盟與衣裳之盟。箕鄭父、先都等人卻可以提議今年以衣裳之會為由,反對大軍出國,從中作梗。”
所謂衣裳之會,有時也叫乘車之會,與會的諸侯不準帶軍隊前來;所謂兵車之會,與會的諸侯可以帶戰車盟會。當初宋襄公與楚成王相約衣裳之會,楚成王卻違反約定,帶兵前來,捉拿囚禁了宋襄公,後者受此屈辱,才有了名載史冊的泓水之戰。
管理:“若是六卿商討決策,他們兩人激烈反對自然不好收場。若是晉國五十位有頭有臉的大夫同時參與這樣的決策,情況就不一樣了。我家太傅稱之為投票。具體操作且聽我細細說來。”
管理在紙上寫出一個“甲”字:“我聽說晉國的朝堂上有人主張和秦,有人主張擊秦,有人主張開戰,有人主張休戰。而箕、蒯、梁、士、先等反對中軍將主政的人,內部其實也是有分歧的。
如以會盟、援宋、和衛三事議政,中軍將一黨自然是主張兵車之會、援助宋國、歸還衛地的;是為甲策。”
管理提筆寫了個“乙”。
“箕鄭父出身寒微,但才能被晉文公看中,主持晉國賑災救饑頗得文公之心。其後又屢經大戰,指揮得力,
≈lt;/div≈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