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卬一行被城門守衛攔了下來,敦請他們登上城牆。城牆上,杵臼早早在垛口觀望戰局。
“我等武藝不俗,何不讓我等出城出力?”墨點主動請纓,鬥誌昂揚,卻被無情拒絕。“家主吩咐諸位萬萬不可孟浪出城。”
“憑什麼?”
“山戎騎射無雙,諸君萬一遇險,家主還要分心救援。”
這就有點瞧不起人了,莊遙滿臉寫著不爽,陰陽怪氣了幾句:“我等小門小氏,哪裡有多少本事,正好見識見識貴族的手段,好漲漲見識。”
從城頭俯瞰,楚丘城此番出動了整整三十乘的戰車,列陣齊整,五丈高的纛旗獵獵招展,在白底玄鳥旗上,偌大的“武”字蒼勁有力。
闔城的機動力量儘數在此。《管子》記載:“百乘之國……為耕田萬頃,為戶萬戶,為開口十萬人,為當分者萬人,為輕車百乘,為馬四百匹。”楚丘的人口僅僅三千戶,每戶十人,其中九成九居住於城外務農,為野人,餘者為城中士人、工匠,為國人。綿薄的民力隻能供養三十乘的武士,每乘車兵三人,披甲步兵七人。
倘若國戰,擺出堂堂之陣,每乘還可充入二十名國人。眼下山戎騎兵來者如風,不論國人還是披甲步卒都來不及動員,隻能以車兵單獨應對。
時值作物即將夏收之際,山戎恣意殺傷野人、踐踏良田,武功目眥儘裂。如果放任山戎侵略如火,不僅珍貴的人口無法保住,還有無數人口將在這個冬季陷入饑饉。
背城列陣的戰車宛如一道生命線,前頭是險地,後方則是受到武力庇護的生機。衣衫襤褸的野人們見到武功的纛旗,猶如抓住了救命稻草。星星點點的人潮爭先恐後地向戰車後方發足狂奔,以尋求武士們的庇護。
城門洞開,陸續有野人被收容入城,城頭的武士緊握長弓,唯恐山戎騎兵狼奔豕突,趁勢掩殺入城。
對於商丘這樣的大都城,人口多一個少一個似乎是無關緊要,但是對於楚丘這樣的小邑、窮邑而言,城外的野人每削減十戶,城內就缺少一份供養活國人的糧食。失去人口,稅收就會凋零,國人產出的甲胄兵刃、長弓箭矢銳減,進而不戰而不得不縮編軍隊。
每一個野人的喪生,武功的心中都在滴血。武氏的其他家臣亦作如是想,誰也不願意城邑被放血,最後被山戎的騷擾活活榨乾。
武功聳立於戰車之上,頂盔貫甲,他的戰車是全隊的指揮中樞,纛旗、金鼓俱備,武弁為車右,武理工為車左,武功為駟乘。
餘下的戰車上,清一色白衣白甲,護佑上半身,宋人尚白,放眼望去,一片雪色的海洋。與身著青銅甲不同,這些車兵的半身甲均以犀牛皮縫製,雖然輕便,但強度硬度絕然不能與金屬相媲美。
孰人不想自家部署甲堅兵利,然而終受財政所限,武功很羨慕華氏等大族,坐擁濟水之上的風水寶地,農有肥田,商有水路,所用武士,人人銅甲。可惜後者根本沒有義務援助自己,甚至除了按例的上貢糧食外,不曾給商丘捐輸過一針一線。分封製下,君臣之間,臣與臣之間的財產關係都是這麼涇渭分明。
山戎騎兵目睹楚丘兵排兵布陣,表情漸漸肅穆起來。騎兵收攏部隊相比於車兵,快得不是一星半點。從城頭放眼,原本還在四散劫掠的騎兵轉瞬之間,猶如支流交彙於一處,止六十騎,前後排成鬆散的兩排,馬與馬之間的間隙時大時小,無一定數。
雖然人數隻有楚丘車兵的三成,但山戎的裝備堪稱精良,一人雙馬,人馬俱甲,離譜的是馬匹的頭、頸、心肺處都裝有青銅的甲胄,完美的銅錫配比,在五十步的距離要想一箭射死騎手、抑或是馬匹的致命部位,那是相當困難的。
城頭上觀戰的客人們初見山戎,神情為之一凝,不免為楚丘兵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