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前線戰報。三公子看看吧。”墨點一把攪了莊遙的興致,又把軍國大事壓在公子卬的擔子上。
莊遙表示反對,宋國公族公室都死光了嗎?怎麼什麼事都來叨擾自己的病友?
宋公不過是一幫餓兵,公子卬已然定策,勝負早成定數,有什麼值得擔憂的?
“拂曉起,銜枚疾走……至於矢儘,左師不降,乃因卿隻降諸侯,不降陪臣。”
戰報出自武馳之手,年輕人未能完成學業,寫的文字不擇輕重,像流水賬一樣,一股腦兒寫下來,長得像臭婆娘的裹腳布。
武馳話裡話外都是一個意思,建議另立新君。
宋公軍中,兩師官兵已然對勝利不抱希望了。公孫友口稱不降陪臣,會中譯中的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之所以戰鬥下去,不過是為了保住家族地位。
如果楚丘方麵不立新君,就沒法任免卿位,沒法對公孫友的行動下定義。
“公孫友的意思很明顯,世卿世祿從他手裡丟失,比殺了他還難受,他想討價還價,他想保留卿位,哪怕一個亞卿,他也可以接受。但保留卿位與否,取決於新君。楚丘一日不立一個公子為卿,就沒能給公孫友一個許諾,一個保證。他的部曲已經散佚大半,他不能失去更多。”
武馳和武功在前線研究了公孫友的心理,左師的人也一並分析了。
“楚丘隻要另立中央,左師必儘數而收。於披甲兵而言,執銳而戰,忠貞於家主公孫友而已。公孫友若降,披甲隨之倒戈。
於無甲兵而言,累死累活,隻因宋公是唯一國主,庶民不得不為國效力。楚丘若立公子,設中央,天有二日,無甲兵還有什麼理由為宋公效命呢?”
總而言之,武氏一致認為,隻要公子卬或者公子杵臼,其中一人登基稱公,戰爭就會迅速平定。
墨點則更進一步,赤裸裸道:“敢請三公子繼位!”
“以嫡長子繼承製,公子江既隕,當立次子杵臼。”
“竊以為不可。宋國擾攘,內亂既休,國庫蕩然,民死枕籍,國力虛耗,外又有鄭楚曹為世仇,若立長而不立賢,何以致太平?”
墨點陳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意見,而是與工坊之人討論後的結果。工人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他們對政治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