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他也毫不意外。
錦衣衛的權威,自從指揮使在朝堂上被文官活活打死,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隨著文官勢力越來越大,明初令百官聞風喪膽的錦衣衛,在文臣麵前開始夾著尾巴做人。
成化皇帝為了提振錦衣衛,增設了東司房、西司房,卻也無濟於事。
眼見錦衣衛嚇不住人,成化隻好又搞出一個西廠。
直到嘉靖時期,因為老道士極其寵幸錦衣衛都督陸炳,這才使錦衣衛的聲勢又煊赫了幾十年。
到了晚明,文官對廠衛的打壓更加厲害,哪怕廠衛老板司禮監掌握批紅大權,廠衛的勢力也每況愈下。
後來魏忠賢上台,廠衛聲勢大漲,那其實隻是回光返照,垂死前的瘋狂罷了。
魏忠賢一死,廠衛徹底被文官踩在腳下,再也無法翻身。
《中國古代情報史》的結論是:明朝廠衛之所以式微,根本原因在於,雖然有皇帝的極力支持,但它極端反動。
就是說它乾的事情,極少利國利民,多是禍國殃民。
它乾的都是控製思想、鉗製言論、鎮壓異己等事,對於有價值的國內國外情報,鮮有見樹。
就連周邊敵對勢力的情報,也很少搜集調查,讓明朝的內外政策非常被動。
朱寅忽然有點想笑。很多人就拿著那幾個少數的事例,渲染廠衛的情報能力有多強,他們真的了解廠衛麼?
廠衛根本不是真正的情報機關,而是侍衛親軍。情報工作也很業餘。
明朝雖然有龐大的廠衛,但它的情報能力比起唐宋,不是進步了,反而是退步了。
唐朝哪怕到了晚唐,也知道吐蕃、契丹、日本、高麗、阿拉伯、天竺國內發生了什麼。
宋朝對敵對勢力的情報也做的很專業。
可是到了明朝,空有規模龐大的廠衛,卻連國內土司的軍事力量都搞不清楚,對外戰爭嚴重缺乏情報支援,國內被各種間諜滲透成篩子,多次泄露重大機密。
自己要建立的情報機構,一定要代替錦衣衛的作用。
此時,那趙公子繼續道:“剛才說到哪了?哦,說到天子怠政。”
“真要垂拱而治,那倒也是好事。朝廷自有相公們打理,隻要眾正盈朝,天下自然太平。”
“可陛下又想怠政享樂,又信不過外朝,專一寵幸貂璫內臣,這國事還能好得了麼?”
另一人道:“趙兄所言極是!”
“陛下有誤!”
朱寅暗自搖頭。聽你們的就行?隻怕更壞事。
沿海走私、廢弛商稅的事情,不都是你們乾的?
你趙某是浙江人吧?你們金華縣一個富縣,萬曆六年的商稅總額,不到七兩!
這大明朝的商稅,不到偏安一隅的南宋一成,究竟是誰在搗鬼?
就算按照祖製三十稅一,那也遠不止這麼一點!
…
運河碼頭的酒菜很貴。眾人點了十幾個菜,兩壺花雕,花了寧采薇整整五兩多銀子。
吃完了飯,眾人就在附近找了一家大客棧,訂了五個客房,說好隻住一夜,飲食住宿加馬料豆餅,又花了近十兩!
不然怎麼說出門日日難呢,這一動就要花錢啊。
太貴了。
朱寅和寧氏姐妹,帶著黑虎,住在丙辰房。
夜裡,朱寅趁著寧采薇在屏風後麵洗澡,偷偷在藥箱裡取了一支煙,又讓嘎洛代替自己給寧采薇把門,然後就溜出房間。
他走過一個客房,來到一個拐角處,點燃了華子。
來明朝半年了,總算抽到第二次煙了。
這個地方後麵就是放了幾口大缸的樓閣子,還有大竹筒製造的水槍水炮,是明朝版的救火消防設備。
大水缸裡注滿了水。每一口水缸傍邊,都配備了一套水槍水炮。
這個位置最高,一旦客棧似火,射程好幾丈的水槍水炮,就能居高臨下的覆蓋整個客棧的失火點,不留死角。
所以,這裡也比較偏僻。
朱寅一邊抽煙,一邊將手伸進大水缸裡,十分愜意。
正在這時,他忽然聽到樓閣子後麵有人說話。
朱寅仔細一聽,卻是:
“…丁酉房住著一個少年,細皮嫩肉唇紅齒白,算上。”
“還有甲寅房住著一個大姑娘,她爹和兄弟住在隔壁。也能得手。”
“…丙辰房的那對童男童女,生的十分整齊,金童玉女一般,尤其那個小姑娘不但像是畫上的,難得還不裹腳,鬆浦船主見了定會出高價。橫豎幾百兩銀子,包賺的。”
“那麼,這一趟出船的成本,也就回來了。”
“乾不乾?”
“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