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天氣晚來秋(2 / 2)

不過觸碰到盧鼎的時候,實在是感覺盧鼎身體冰涼僵硬,似乎一灘死物攤在自己肩上。於是白良輔慌忙攙扶到監牢外,放在椅子上,然後拿火燭照去。

渾身上下餿臭的味道不說,盧鼎那破破爛爛的衣服下麵的皮膚都是被折磨地血跡斑斑,前後胸小腿好幾處被刺穿了,哪裡還有一絲人樣?

白良輔直接拉著怒氣不消的武自強跪了下來,就牢裡給盧鼎磕了三個響頭,不由分說地辯解起來:“盧老爺在上,小人們一時被黃澍蒙蔽,鑄成大錯。索性好賴是把您這條性命救了下來,您老要是能原諒我們兩個,就動動手指,我們這就護送您老出去。您老要是不肯原諒我們兩個,那我們隻有殺了這夥賤人,引刀自刎了!”

盧鼎再生氣,也隻能用最後的一點力氣,動了動手指。

二人宛如戲本小說裡來劫法場的英雄,一麵說著盧總爺受苦,輪番攙扶起盧鼎往牢外走去之外,另一麵則是稍有閒暇就對著這夥跟在自己身後的三名左家軍拳打腳踢。

翌日清晨,迎著風浪,由郝效忠挑選了幾個精銳骨乾就護送著左夢庚而下。而郝效忠自己則開始搬運起包括男婦牲畜在內的戰利品,和無緣一見左夢庚的張應祥、餘世忠兩部,就優哉遊哉回武昌去了。

黃澍還在暢遊在自己如何大發神威斬了馬士英的狗頭、進了南京城成了首輔的世界中時,然後就聽到了艦船外的雜音。

抬頭看去,則是武白二人的部曲開始圍著自己的船隊了,雖然反應略顯遲鈍,但是黃澍立馬也做出了魚死網破的判斷,直接把昨天整理好的金銀散發出去,企圖靠著這些錢財收買人心,組成一支屬於自己的大軍。

很快黃澍就發現自己純想多了,金銀發下去總共就收到了三句口號,立刻就作猢猻散了。

想來也是,自己始終隻是在彆人的軍營當中,終究是沒有一支聽令於自己的人馬,等到左夢庚一行趕赴太平府府衙的時候,黃書早就被綁成個粽子似的放置在地上多時了。

太平府衙裡,臉色灰白的盧鼎也看似人模人樣的坐在客座上,也不能說是坐著,要不是後麵立式了兩個左家軍,不然早就癱到地上去了。

沒辦法,今天盧鼎好不容易才吃下兩個煮雞蛋,還吐了半個出來,能勉強坐著已經算是不容易了。

而居於下位的就是武自強和白良輔了,兩人如同《三俠五義》話本裡的展昭和白玉堂,倒是威風凜凜站在盧鼎身側。

左夢庚進了廳來,也是毫不客氣就往上首走去,不過在餘光中瞥到了盧鼎,於是停下腳步,在一陣辨認中總算開口問道:“是盧叔叔嗎?”

盧鼎吃力地點頭。

左夢庚也點了點頭,徑直入了主座,伺候自己跌的左家軍精兵就立侍在他的後麵。

人都算到齊了,這時候武自強才威風凜凜把黃澍提溜了起來,然後把他嘴上的布袋撤了下來。

結果黃澍立刻彈跳了起來,說的第一句話居然是:“我有何罪?”

倒是直接把在場的人都問到無語了。

不過該走的流程還是得走,忠義模樣的武自強強勢說著:“你喪儘天良,陰謀顛覆社稷,還假造大帥書信,傳檄各處,罪不容誅!”

黃澍卻應答了起來:“那你們二位又不是喪儘天良了?又不是出賣自家主將嗎?”

於是武白兩人開始朝著左夢庚辯解起來,一會說著自己是為奸人蒙蔽啊,一會又說著自己耿耿孤忠啊,一會又指著天對關老爺發誓說如果自己不忠不義不得好死啊。

而就在二人精彩表演的時候,左夢庚也看出來自己這位盧叔叔給自己打的暗號,也就點頭表了態:“兩位將軍不要說了,此間和兩位將軍無關,主要是黃澍黃禦史的事情。”

於是黃澍絕望了,自己那點事情還有什麼好說的空間?

他難得正色起來,用著本來不大的嗓門喊著說:“左夢庚!你不要以為這就算你們贏了!我黃澍隻是敗了而已,你們左良玉也就隻是鴟得腐鼠罷了!我隻是棋差一手,被僥幸識破而已,我黃澍也是頂天立地的男兒,你們都瞧好吧,你們也沒贏!”

說到後麵,黃澍說的內容都開始重複了起來:“而你們這夥人,有一個算一個,成天隻想著當後麵的漁翁,到頭來好好看看吧,你們最後能撈的什麼!我黃澍也是頂天立地的好男兒,你們可速斬我,不可辱我!””

不過胡亂語無倫次的發泄完全沒人在聽,左夢庚直接扭頭吩咐著左右:“今晚就不要做烤乳豬了,做道烤雞好了。”

黃澍又急又氣,過了一小會,又拿著前麵喊著的口氣說道:“你們就...敢不敢不殺我?”

左夢庚這時候露出一個笑容:“也沒說現在就要你死啊。”

“哦。”黃澍一邊說著,終於是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

“哦?”朱鬆欣喜地看著眼前奉上奏報的太監“這麼說,安慶池州之亂已經平定了?”

朱鬆一邊接過來一邊問道:“馬閣老是怎麼平定的?”

眼前的大太監說著:“回萬歲爺的話,好像是,左良玉平定的。”

朱鬆感覺到一陣眩暈,隻是應付了句“哦。”便拿著奏報往奉先殿走去。

---分割線---

左良玉,字昆山。臨清人。官遼東車右營都司。

...良玉之起由侯恂。恂,故東林也。已,恂薦為副將,戰鬆山、杏山下,錄功第一。...

崇禎十七年三月,詔封良玉為寧南伯,畀其子夢庚平賊將軍印,功成世守武昌。

世祖立,晉良玉為侯,蔭一子錦衣衛正千戶。

且並封黃得功、高傑、劉澤清、劉良佐為諸鎮,俱蔭子世襲,而以長江上流之事專委良玉,尋加太子太傅。

五月,良玉複德安。——《後明史.列傳卷八十三忠義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