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38章 公元前5500年(1 / 2)

杜木茲和少年們的到來, 終於拯救了一趟枯燥的旅行。

伊南不再沉默,開始有說有笑。漸漸地古達也變得不再誠惶誠恐,除了和幾個年輕人打成一片之外, 也偶爾膽敢直呼伊南的名字——“南”。

但是旅行的條件變得越來越艱苦。

隨著他們逐漸遠離烏魯克,村莊開始變得稀疏, 有能力招待他們的人家也漸漸減少。

終於旅行團需要夜間露宿了——年輕人們之前鍛煉出來的“生存大挑戰”技能再次派上用場。

古達對此完全不在行,使用燧石點火的技能與伊南的一樣差勁。伊南問起他以前前往埃利都的經曆, 古達臉紅紅地說:“其實最遠也就是走到這附近, 見了幾個埃利都的商人,一切有他們幫忙……”

他既羞且愧,向伊南道歉:“南小姐, 給您添麻煩了。”

伊南豪爽地一揚頭:“沒事!”

“歡迎加入我們的探險觀光旅行團,大家都沒去過埃利都,這下扯平了, 就一起去看個新鮮吧!”

古達這才將一顆懸起的心悄悄放下來。

旅行團一路行去, 漸漸的什麼都需要自己動手。除了攜帶的肉乾和麵包之外,年輕人們也會去采集一些野菜, 和大麥麥粒燉煮成菜粥食用。

年輕人們很快發現, 不認識的野菜野草越來越多——看來距離埃利都越近, 植物的種類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伊南就主動承擔了“神農嘗百草”的工作——她參加過野外生存訓練,知道不少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另外就是她有“不死”的金手指,百毒不侵無所畏懼。

因此大家的大麥粥裡時不時都會有野蒜野蔥之類的調味, 偶爾還會出現鼠尾草迷迭香之類, 再加上伊南“親測”吃了也不會看見小人的蘑菇, 最後再灑上一點點鹽巴, 即便是一碗大麥粥, 也讓年輕人們喝得有滋有味。

漸漸地, 道路兩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複雜水道。所幸道路堅實,即便像牛車那樣沉重,也沒有陷入道路裡去。

伊南他們都心知肚明:埃利都已經很近了。埃利都,是一座建在水邊的城市。

終於,一條河流橫在眼前,攔住了道路。

杜木茲他們麵麵相覷——這河流看起來不深,如果隻有他們幾個,應當可以跳進水中,相互扶持著趟過去。這河流對於棗紅馬和小黑也全無問題。

可問題是,他們身邊還有拉車的神牛,和整整一駕牛車。

此刻陽光耀眼,河麵上波光粼粼。伊南站在河沿,手搭涼棚,眺望著對岸——河麵上好像有一道粗繩,從對麵一直延伸過來,拴在這邊岸邊的一枚木樁上。

“快來幫忙!”伊南說。

杜木茲等幾個人一起跑過來,在伊南的指揮之下,大家一起,拉動了河邊樁上拴著的粗繩。

很快,對麵一塊平平坦坦的,由圓木紮成的木筏,隨著繩子的牽動,從對岸被牽了過來。

這就是一個,自助過河係統。

年輕人們大喜過望,丈量了一下木筏的長度,剛好能放下他們的牛車。

於是大家一起動手,把溫馴聽話的白牛從牛車上卸下來。杜木茲和哈姆提先上筏,古達與阿克在後麵推著牛車,小心翼翼地將牛車推上了木筏。

筏上的人和岸邊的人一起使勁兒拉動粗繩,將木筏拉到了對岸。杜木茲與哈姆提把牛車推上了岸,大家再一起把木筏牽到這邊,讓剩下三人和白牛一起上筏,同樣的方法,來到對岸。

棗紅馬和小黑早就一躍下水,歡騰著來到對岸,一馬一汪,同時抖抖身上的水點,甩得大夥兒身上全是水漬。

伊南上岸之後,又回頭看了看來路,當即指揮大家把來時使用的木筏重新歸位,用來拉動的繩索整理有序,重新放在該放的位置上。

“我們現在把這木筏放好,下一個過河的人就能很輕鬆地拉動木筏過河。”伊南向身邊的人們解釋。

“原來如此。”杜木茲全明白了,“隻要人人都自覺遵守,就人人都能擁有過河的便利。”

“是的!”

伊南現在連一個埃利都的人都沒見到,卻對埃利都人有了一個最初印象——這些人絕對不是野蠻人,而是一群建立了公共秩序,懂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性居民。

伊南更加認為他們不可能隨意棄用貝幣,任由信用被踐踏。

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

當晚,伊南和旅行團找到了一個小漁村投宿。

這很明顯是一個以捕魚為生的小村落。村口支著用麻線編成的漁網,漁網旁蹲著一隻翼展相當可觀的鸕鶿。

鸕鶿見到小黑汪,立刻“嘎”地叫了兩聲,翅膀扇動——立即將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黑汪嚇退了好幾步,一鳥一汪原地對峙,誰都不敢動一動。

村裡有人出來,見到伊南他們熱情地招呼:“遠道而來的客人們……哦,原來是美麗的少女和英俊的少年,你們是不是第一次到埃利都來?”

伊南聽這話毫不費力,但是杜木茲他們看起來都需要適應一下埃利都這裡的口音,要辨認一下才能聽懂。

伊南點點頭,看了看身邊的人,向前來招呼他們的村民點頭致意:“是的,我們來自巴德·提比拉,確實是第一次到埃利都來。”

來人似乎不太清楚“巴德·提比拉”是什麼地方,但是照樣熱情地歡迎:“天快黑啦,就在我們這裡休息一宿吧。”

“年輕人們,你們到埃利都是來做什麼的?”

“我們那裡有一些出產,想到埃利都換一些可以吃的海鹽,還想換一點耐久容易保存的魚乾和海菜。”伊南回答。

“魚乾和海菜我們村就有,但是這附近沒有鹽田。鹽田都在埃利都的另一邊。”

“年輕人,村裡的魚乾我可以給你們留一些。不如你們明天出發去埃利都,在那裡換到海鹽以後,回頭再從我們這兒過?”

“好呀!”伊南歡然說道,“不過您這裡有什麼需要的?我也單獨給您預留一些,省得我們在埃利都把東西都換光了。”

雙方立刻一起查看起伊南他們從烏魯克帶來的“貨物”。

來時杜木茲想得很周到,隨牛車帶了很多烏魯克的“特產”,陶器作坊出產的瓶瓶罐罐、一袋一袋的大麥小麥、棗紅馬最舍不得的麥芽糖、用乾樹葉包起來的羊奶奶酪、罐子裝好的蜂蜜、各種香草與香料……

當地村民搓著手表示:東西太多太好,每一樣他們都很想要。

這時伊南故意開口詢問:“聽說埃利都有一種很漂亮很漂亮的貝殼,我們的東西可以先換成貝殼,然後我們幾個就輕輕鬆鬆地帶著貝殼去鹽田那裡,再把貝殼換成鹽就行啦。”

一聽伊南提起“貝幣”,這裡的村民趕緊搖手:“不行,不行……貝殼不能用啦。以前是可以的,但是……”

伊南:果然——

她又猜中了一次,貝幣的失效,不止是在烏魯克。埃利都這裡很明顯也已經取消了貝幣。可這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後來神明恩基告訴我們說是不行啦!”

“恩基說的?”

伊南睜圓了眼睛,一副十分好奇的模樣:“你們見過埃利都的主神恩基嗎?”

一問起這個,村民們也來了精神:“見過的見過的。”

“恩基他老人家就住在埃利都的神廟裡。我親眼見過他,親耳聽他告訴大家,不能再用貝殼了。神明的話我們一向都是聽的。”

伊南對此頗為震驚。她自己作為一個被“誤認”的神也就罷了,誰知道埃利都竟然有一個“同行”?

難不成還另有一個“重溯文明計劃”?——伊南趕緊搖搖頭,這想法太狂野了,絕無可能。

但是聽起來,是埃利都的恩基宣布了貝幣在當地的失效,並不像是針對烏魯克的。她把心中這個疑惑默默放下,轉而和村民們閒聊。

閒聊的當時她看似隨口問了一句:“我們來的時候經過了烏魯克,也是一座好大的城市。”

村民們一起點頭:“那是,烏魯克可跟咱們這種小漁村沒法兒比。”

“美麗的姑娘啊,不過你也千萬彆小瞧了我們埃利都。神明恩基的城市,和彆個都不同,絕對不會比烏魯克差。”

“再說了,當我們埃利都人開始曬海鹽的時候,烏魯克人還正跟著山羊到處去找帶鹹味的石頭呢!”

伊南使勁兒忍住了沒好意思笑:畢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以一千多年前那時部落的活動半徑,烏魯克人絕不會知道埃利都,而埃利都人也不會知道上遊還有烏魯克。

等到雙方的活動半徑擴大,知道對方的時候,多半帶了“先入為主”的想法,認為自己是最早發展起來的。

所謂“主神之爭”多半也是因為這個——大家都認為自己所信仰的神,就是起源,就是創世。

其實大家都是在因地製宜,各自發展而已。

伊南想到這裡,小心翼翼地問:“你們覺得烏魯克人怎麼樣,你們和他們的商隊交換過東西嗎?”

“怎麼沒換過?”這裡的村民異口同聲地回答。

“烏魯克那裡產小麥、大麥,能做出香噴噴的麵包。我們這裡隻有魚,大魚、小魚、魚乾,要想填飽肚子,總還得和烏魯克那邊多換點麥子回來。”

“烏魯克的商隊沒的說,但是烏魯克那個女神就……嘖嘖嘖!”

村民們一起搖著頭,表達著對伊南娜女神的不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