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解脫(1 / 2)

天文十年(1541)年9月27日,本打算等到武田晴信捷報就退兵的今川義元,得到的卻是武田軍在三增峠中伏慘敗的消息。隨之而來的,還有滿身是血的山本勘助帶來的絕密情報。

“北條左京根本沒有死……他親自率軍在三增峠設伏,我軍的探馬都看到他本人了,他詐死騙我們進軍!”

“什麼?”今川義元得知消息後深深扶額,“我那表叔為了勝利……真是什麼都乾得出來啊。”

緩過來後,今川義元匆忙吟了幾句佛號,似乎是在向神佛懺悔——畢竟他幾天前剛剛誦經為北條氏綱的亡靈祈福過——誰曾想到竟在神佛麵前欺妄。

“那武田殿下現在如何?”今川義元又追問了一句。

“已經撤兵回甲斐了,馬上會解散部隊。”山本勘助看似有些狼狽地回答著今川義元的問題,實則悄然打量著今川義元那細微間的表情變化——想判斷今川義元究竟是察覺到北條氏綱未死才選擇不進軍,還是真的因為不想伐人之喪才不進軍。

山本勘助本來更偏向於前者:今川義元畢竟是一方霸主,怎會因為這些毫無意義的兒女情長而放棄大好戰機?肯定是因為今川家的忍者發現了北條氏綱未死的秘密,悄悄報告給了今川義元,今川義元才不肯進攻,而是放任武田家去送死——好一招借刀殺人。

不過武田晴信卻不認同山本勘助的判斷,他認為今川義元就是單純地不想趁人之危,尤其是那人還是當年救了自己父親的恩人之子,根本沒有獲得什麼進一步的情報。山本勘助在來之前還對武田晴信的推測嗤之以鼻,可在真的看到了今川義元眉宇間的錯愕、向神佛撒謊後的內疚和對武田晴信的擔心等細微的情緒變化後,山本勘助意識到了武田晴信才是真正了解今川義元的人。

“兩上杉家也進軍了吧,需要派人提醒他們嗎?”今川義元補上了一句。

“吾主已經派人去了。”山本勘助如是答道——但武田晴信根本沒有通知。坐觀扇穀上杉家和山內上杉家和北條家血拚一場,這可是武田家樂於見到的。

“就算北條家確實是贏了,但哪有這樣妄言自身生死的?”今川義元歎了口氣,顯然還是對北條氏綱的欺騙有些不滿和費解。

·

天文十年(1541)年9月30日,今川義元率領今川軍回到了今川館,準備解散部隊回去秋收——實際上已經趕不上了。作為補償,今川義元向每戶服兵役的家庭都發放了額外的俸祿。

不過在今川館東城城下町外,今川義元卻意外地發現道路兩旁站了不少百姓。遠遠地看到今川義元的赤鳥馬印後,隨風就送來了百姓們的歡呼和感恩——今川軍可從未有過這樣待遇。等到今川義元走進了才發現,前來歡迎的百姓正是他從信濃帶回的難民。太原雪齋把他們安置在了今川館周圍還未開墾的田地邊,他們在得知今川義元班師而回後,就紛紛自發地趕來迎接。隊伍中,還夾雜著不少懵懂的小孩子們——他們是從上原城屠殺裡救下的孩子。

在百姓們感恩戴德的歡呼聲裡,今川義元微微紅了眼眶。他隻不過是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他明明可以做更多,可以救下更多人,但他沒有,因為考慮到了今川家的利益而放棄了——但僅僅這些小事,在可憐的百姓們眼裡,就已經是了不得的天大恩德。

真是沒辦法呐……

“多好。”身後轎子裡的銀杏輕聲歎道,“比甲斐那些為了劫掠所得的財富而向大名歡呼的聲音,要好上多少倍呢?”

“嗯……”今川義元微微頷首,最終長歎了一聲。他還不知道,他在信濃的一係列善舉,即將隨著老實巴交的百姓們的口耳相傳,隨著每一個普通人對善意的渴望和讚美,傳遍整個東海道,為他帶來一個“東海道第一仁者”的美譽。

·

天文十年(1541)年9月30日,今川館天守閣內。

“總體而言,這次你辦得還不賴,幫我們的盟友擴大了領土,自己也沒多少損失。南信濃都拿下了,我們遠江北部的防務也就輕了不少。而且武田家之後肯定要花很多的精力在南信濃領土的兼並上,勢必會更加依賴我們。”太原雪齋閱讀著今川義元此次出征的卷宗,最後還算滿意地表揚了幾句,不過隨後就話鋒一轉道:

“但是這每月多向甲斐輸送的半成海鹽又是怎麼回事?你為了阻止武田家的屠城——事實上你也隻是救了一部分小孩子罷了——還是和我們駿河完全沒關係的信濃人——答應了每月多送海鹽?”

“是我的問題,老爺子你就彆念叨了。”今川義元抿著嘴搖了搖頭,在榻榻米上有些煩悶地扭動了一下身軀,“真是沒辦法呐……”

“海鹽都給出去了,現在知道錯了?”太原雪齋乾笑了兩聲。

“我就算是錯了,也是錯在沒能救下全城的人。”今川義元卻是抬起頭,看了眼太原雪齋,“但我不可能因為這個和武田家破盟,我即使再為不滿也忍住了,我就是個為了世俗利益而放棄了原則的偽君子,這點上我確實錯了。”

“那你後來堅持不肯趁著北條左京之死進軍,說什麼不伐人之喪,這次倒是成功堅持原則咯?”太原雪齋撓了撓自己油光發亮的腦殼,調侃了今川義元一句。

“不能做恩將仇報之事……”今川義元有些不開心地頂了一句道,“再說了,事後不是發現,老爺子你打探到的就是假消息,我表叔父沒有過世。要是真按您說的進軍了,第一個中伏的估計就是我們自己了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