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風起!大明興,南王帝!(1 / 2)

齊泰語氣急促,反問道:“這真的可行嗎?”

朱允炆卻是大惑不解:“黃先生這是何意?為何反而要擁戴他呢?”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黃子澄道:“南王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陛下難道就真的絲毫也不擔心他的背後有什麼,陰謀篡國嗎?”

朱允炆聽到這裡,頓時呆住。

黃子澄沉著臉說道:“就算陛下不疑,我們也可以讓他疑。”

齊泰沉吟道:“隻怕僅靠我們這些人,還遠不夠啊。”

黃子澄臉上浮起一抹陰陰笑意,道:“他之前不是打過藍玉一次,聽聞藍玉對他還頗為感謝?”

“藍玉此人,隻知衝鋒陷陣,缺謀少思。我們隻要稍加引導,就可以牽著他的鼻子跑。”

“隻要藍玉帶頭上書,請立南王殿下為儲君,他的部下,自然追隨。”

黃子澄接著道:“聽聞南王製作了燧火槍,我們借此大加宣揚,言南王若是繼承大統,軍中將士儘可得槍,隻要一番鼓動,軍士必定聽從。”

“南王本有詩名,民間百姓最喜傳離奇之事,他年僅七歲,隻要編一些故事,說他是天君轉世,當繼承大統,百姓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會形成浩大的聲勢。”

“再讓他們上書朝廷,請立太孫。”

“我們再發動自己人一起造勢。”

“如此一來,文武百官,滿朝勳貴,三軍將士,鄉野百姓,都有了。”

“漢武帝能殺太子劉據,我大明的皇帝,就殺不得嗎?”

“此計的關鍵,就要看我們能造多大的聲勢。”

“要讓陛下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南王的算計,他想奪大明的江山。”

“好!”齊泰讚賞道:“此計甚妙。”

黃子澄道:“我們還可以來一個魚腹藏書,寫上“大明興,南王帝”。”

齊泰一愣,道:“這恐怕有些過了吧?”

黃子澄道:“隻要聲勢夠大就行,真真假假,陛下也不可能分得清。此事你不必操心,我自會辦好。”

朱允炆聽他兩人商議,也是喜上眉稍,拜謝道:“一切就拜托兩位先生了。”

……

……

……

就在黃子澄等人密謀的時候,朱允熞卻正應天府衙內忙著給學子們上課。

應天府有自己的府學,裡麵的學子人數不在少數。

當然,進府學讀書,都是衝著科舉去的。

但實際上,真正能中舉的,寥寥無幾,更彆說中進士了。

大多數學子,可能也就中一個秀才,再回家開一個教館,教教稚子幼童。

朱允熞決意加征商稅,同時也革新稅製,那便需要大量的人才。

後世推廣九年義務教育,自然不缺認識字的人。

但在這個時代,讀書人是有限的資源,並不多。

認識漢字實際上是非常高超的技能,遠比學一門手藝,掌握一項普通的專業技術要複雜得多,困難得多。

後世教育的普及,讓人們都習以為常了,才覺得不過如此而已。

實際上,如果真讓一個不認識字的文盲,讓他去認識所有初中水平應該掌握的漢字,掌握初中水平的文化知識,教育的難度,比收他為徒,教他學會耍雜技還高得多!

後世國家的經濟騰飛,離不開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即所謂的“人口紅利”。

但實際上,如果沒有義務教育普及,如果都不識字,則人口最多,也不存在什麼紅利,隻會成為負擔。

完全不識字的文盲,甚至可以說沒有培養價值。

因為要培養他們來收稅,做會計,那太難了。

府學的學子,至少有一個堅實的基礎,他們都識字。

儘管朱允熞年僅七歲,但他走進府學,給學子們講課的時候,並沒有受到任何排擠。

這並非因為他南王的身份。

事實上,不管他身份多高,如果學識不夠,進府學講課,也是會被學子們嘲笑的。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都是真正的眼高於頂。

連帝王之家,都敢私下說他是泥腿子出身,沒文化。

老朱對此雖心知肚明,卻也無可奈何。

他雖然動不動就舉起屠刀,殺得這群讀書人膽戰心驚,卻也無法改變他們的思想。

老朱才迫切希望自家能出一個讀書厲害的後代,狠狠打那些讀書人的臉。

也因為如此,朱允熞才成為老朱心中的驕傲。

神童之名,早已響譽整個大明。

如果說之前兩次寫詩,還有人質疑是彆人代筆,質疑是老朱“造神”。

集賢樓的即興題詩,則是徹底讓他們閉上了嘴。

誰不知道南王殿下有驚世之才?

誰不知道南王殿下詩詞天賦天下第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