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肅官場,淚流滿麵的老朱!(1 / 2)

隨著黃子澄,齊泰正法,戶部尚書趙勉自殺,駙馬都尉歐陽倫處死,一大幫官員牽涉案中被下獄,朝中的格局,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加征商稅之事,終於得到了貫徹實行。

幾乎是一夕之間,朝廷所收到的商稅暴漲。

但很多小商小販需要交的稅,反而減輕了一大半。

碼頭上的茶棚內,掌櫃忙得熱火朝天。

自從太孫微服私訪之事刊登於報刊之後,他才知道,原來那日來的幾人,竟然是太孫殿下一行。

太孫親自來查處商稅之外,殺了駙馬歐陽倫,他的茶棚,所征之商稅,也從一個月三十兩,減到了三兩。

而由於太孫殿下來過此地,更是引來無數的人前來參觀。

一起品評太孫殿下曾經喝過的茶。

茶棚的生意,自然火爆。

市井當中,到處都流傳著太孫的傳說。

報刊的開辦,一舉扭轉了文人騷客控製輿論的局麵。

如今輿論高地,已經被《百姓日報》牢牢占據。

輿論的方向,自然也以朱允熞的意誌為轉移。

手握新軍,再加上報刊,筆杆子和槍杆子都被兩手抓緊,他也不再有任何顧忌。

十八日,書生楊士奇以一介布衣之身,以審理齊泰一案有功,被太孫簡拔,授谘政處行走之職,參讚政務。

雖然谘政大臣在朱允熞的設計中,並無品級,也無真正的實權,僅僅是作為皇帝的顧問。

但畢竟能進入谘政處,那便是在禦前辦公。

儘管如今陛下在外休養,政務委於太孫。

但誰都知道,太孫眼下的地位,已牢不可搖。

老朱駕崩之後,繼位再無疑問。

在他身邊辦公,與在皇帝身旁辦公,並沒有什麼區彆。

可能還會更好。

畢竟,新君登基之後,便是從龍之臣。

擢功升遷,自然之理。

此前進去的人,除了姚廣孝這個妖僧之外,都是朝中頗有名望的大臣。

如今楊士奇以布衣之身,入谘政處,自然令朝野皆為之側目。

但楊士奇進入谘政處之後,為了十分謹慎,絕不多說一句,也不輕言國事,隻是默默的呆在旁邊聽著,認真學習,倒也沒有被太多的排擠。

與此同時,太孫殿下教令,成立了一個百姓監督司的機構,楊士奇也被授予為百姓監督司第一任總管。

這是朱允熞深思熟慮之後才決定設置的。

他考慮過直接用錦衣衛。

但有三個問題,一是錦衣衛還肩負著宿衛皇宮大內的職責,若是再用錦衣衛去查官員,其權力就有些過大了。

二是錦衣衛本質上也是軍戶,按大明律,軍戶世襲。

如此一來,難免出現一代不如一代的情況。

當然,這也是以後的事情,至少如今的錦衣衛,還算是精銳中的精銳。

第三個原因則更加關鍵了,錦衣衛在成立之初,便有著極為超然的地位。

能入皇宮當禦前侍衛,自然要保證人選的絕對忠誠。

因此,當初挑選進入錦衣衛的人,大多都是世家子弟,或是立過不小軍功,受了朝廷恩惠,如此才放心讓這些人宿衛皇宮大內。

但也正因為如此,這些人與朝中的官員,實際上有著比較密切的交往。

再讓他們去行使廉政監督的職權,大事還好,若是一般的小事,便難免會講人情包庇了。

而朱允熞成立的百姓監督司,就是要從小處著手,防微杜漸。

官員的貪汙,受賄,種種違法行為,都是從一件件小事上開始的。

老朱的刑罰非常嚴厲。

任何一名新上任的官員,在剛做官的時候,大多沒有任何想貪汙的念頭。

即使有這樣的念頭,也膽戰心驚,不敢輕逾雷池半步。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想法就會慢慢改變。

開始利用職務之便,謀一些較小的私利,然後膽子就會越來越大。

後世說的“糖衣炮彈”,也是一樣的道理。

錦衣衛所查的,一直都是大案要案。

一般的案子,他們不查。

而且,長久養成的習慣,難免也會認為小案子不值得查,過於大驚小怪了。

百姓監督司的成立,就是要防治這種情況。

某種意義上來說,防止貪汙,比懲處貪汙更重要。

不給貪汙發生的土壤,才是最關鍵的。

要不然,就算不停的殺殺殺,也隻能治標,無法治本。

一旦有所鬆懈,貪汙之潮,就會以更大的力度報複。

與大明其他衙門不一樣。

百姓監督司的所有人員,都是重新招募,包括總管楊士奇在內,全部是布衣平民出身。

朱允熞甚至下令,凡朝中勳貴子弟,或有在朝為官的,三代之內,皆不得入百姓監督司。

百姓監督司,要求所有人都是普通百姓,平民出身。

百姓監督司的大小官員,都不授品級,也不像考取功名的秀才舉人一樣,享有不交稅的特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