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了?
朱允熞苦笑了一聲。
拔給技術研究和製造局的經費,可真是不少了。
為此,戶部的官員,已經多次向他抱怨。
但還是不夠。
遠遠不夠。
沒辦法。
以一個農業國家的經濟基礎,要支撐體係化的科學研究,工業製造,還是太勉強了。
曆史上的工業發展,都是因為工業製造自身能創造極大的利潤。
由此像滾雪球一樣的,一步步壯大。
但他現在的情況,是強行推進。
還沒有創造出足夠的利潤,完全由國家墊資。
投入是天文數字。
可生產的槍支,大炮,水泥,油印機等等,都是不賺錢的。
若不是因為商稅的加征,整頓,給國庫增加了不小的收入,技術研究和製造局,早就已經因為沒錢而停擺了。
“太孫殿下。”
朱允熞正思索之際,姚廣孝的聲音響起。
“貧僧編纂《洪武大典》,朝廷不用再拔款了。”
“不用拔款?”
朱允熞愣了一下。
他可是很清楚,洪武大典的編纂,開支是非常龐大。
不說需要的紙張,在這個時代,造價都不便宜。
僅僅是雇傭幾千名讀書人,花費就相當於養數萬軍隊。
當然,不是新軍這種,而是大明的普通軍隊。
不需要拔款,姚廣孝能變成銀子來嗎?
“這段時間,經過技術研究和製造局的研究,紙張製造的成本,已經降低了百分之八十。”
姚廣孝道:“《百姓日報》開辦以後,銷量極佳,每期運往全國各地的總銷量,高達一百萬份,每份計十文錢,日入可達一千萬錢。”
“扣除各項成本之後,盈利仍有三百萬錢,計每日賺三千兩銀子”
“有此一項,用來編纂《洪武大典》,綽綽有餘。”
聽到這個數字,朱允熞嚇了一跳。
每天一百萬份?
大明有這麼多人購買嗎?
想了一下,又覺恍然大悟。
大明真的很大。
有一千多個縣,還有幾百個衛,幾百個所。
雖然讀書人的比例不是高,但每一個縣賣出幾百上千份,其實也不算太誇張。
全國加起來,可不就恐怖了嗎?
何況似金陵城這樣的城市,賣出的數量,更是要多得多。
《百姓日報》用的是極為通俗的語言,平實易懂。
很多僅僅讀過一兩年書的民眾,看不了古籍,但看《百姓日報》,卻毫無障礙。
且不說他們是否關心朝廷大事。
僅是因為缺少娛樂,來看報刊上的故事,異聞,聊以自娛,就足夠吸引他們花錢購買了。
大明讀過十幾年書,有能力參加科舉的讀書人,占比不是很大。
但念過幾天啟蒙學堂,稍稍認得幾個字的人,還是很多的。
不少農民也會費儘苦心,送自己的兒子去學堂念上半年一載的。
也不是為了求功名,單純就是開開眼,認幾個字。
需要的時候,就能用上。
免得連簽字畫押都不知道。
如此算來,讀者群體就十分龐大了。
運銷全國各地,每天賣出去一百萬份,也不足為奇。
不過,一天三千兩銀子的純收入,這個數字,還是讓朱允熞嚇了一跳。
這樣算下來,一年可就是一百多萬兩銀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