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看熱鬨,內行看門道。
普通人看到魚也就覺得這蛄蛹著走很是新奇。
但在林教授他們四個人的眼裡就沒這麼簡單。
首先是這條魚足有一個成年人的腿那麼粗那麼長。要在地麵上讓這麼大體積的物體移動也不難。
不簡單的地方就在於這條魚的腹鰭。
它就跟魚的實際腹鰭一樣,薄,一眼看去弱不禁風,手指頭一摁就彎的模樣。
竟然支撐起一條魚的重量,然後還要蛄蛹著往前走。
陸地上能支撐起魚的重量,那麼放到有浮力的水裡,這腹鰭的強度更明顯。
強度越高意味著和尾鰭結合起來遊動的速度也就可以越高。
再就是這條魚對聲音的敏感程度也讓人吃驚。
散熱風扇的噪音也就30~40分貝,這種程度的噪音人耳在距離一米開外就幾乎感受不到了。但這條魚可以輕鬆感應到兩米開外的噪音。
還是在白天,在環境噪音不低的情況下。
實驗前,江力他們並沒有刻意的降低自己的說話、走路等等的聲音,也沒有提醒林教授他們四個注意不要發出噪音。
換言之,這條魚捕捉特定頻率的聲音能力不低。
如果放在寂靜的大洋深處,恐怕是幾十海裡之外的一點聲音都能捕捉到。
這不是主動聲納,這是被動收集聲音,也就意味著不會因為主動發出聲納而被對麵發現。
最後就是這條魚的外觀,幾乎看不到任何人工機械的動作痕跡。
近年來,也有很多的仿生魚出現,這些魚無一例外都隻是遠遠的看去像魚,但走近了就一眼假。
軀乾都是分成一節一節的,靠電機或者油缸或者氣缸來推動每一節模擬魚在遊泳時的動作。
但這種的模擬缺點就是想要逼真就得儘量多分段,分的段越多越逼真。
分段越多運動機構就越臃腫,各個分段運動機構的協調也就越複雜。
眼前的這條魚就沒有,整個魚的外形渾然一體,魚身體彎曲的時候,弧度也是非常圓滑的,不是那種一節一節的。
這條魚也就放在這辦公室裡才會讓人知道是一條機器魚。
如果放在水裡,林教授絕對敢保證沒人能在不觸碰魚的前提下認出是機器魚。
“下潛深度多少?續航多少?載重量有嗎?通訊方式呢?”
王教授一連四問。
“截至目前,下潛深度的記錄是一萬米。”江力回憶了下馬裡亞納海溝的深度,應該超過萬米了吧,算了,回答保守點,就一萬米。
“不可能吧?目前人類潛航器最深記錄是有萬米,但沒有這條魚的記錄。”林教授直覺江力在騙人。
如果是當初於東升在聯係他的時候說出能潛萬米,就不會有今天的行程。
“有沒有可以試嘛。”江力也不堅持,實際上這款魚的深潛記錄絕對超過萬米,天河翼未開發的海域最深都不止萬米,更何況其他探索星球還有更深的。
“那麼續航和載重量呢?”
“續航看電池,這條魚能用地磁發電,理論上,隻要不揮霍電能和電池容量足夠大,它能在海裡工作到壽命結束。
至於載重量,它曾經裝載三公斤多的海底沉積物樣本返回。上限多少得試,畢竟容積有限。哦,對了,如果不考慮外形,它可以外掛。
至於通訊方式,趙銎你來說吧,我一個外行真說不明白。”
“電磁波通訊都可以,可以在微波和中長波之間進行切換,此外,還有一種通訊方式我沒把握,似乎是量子通訊?我沒接觸過量子通訊,隻能猜測。”趙銎一臉的為難。
家人們,誰懂啊,一個公司老板竟然連自己的產品都不知道,需要我一個剛剛入職的新人來介紹?
“江總?”林教授也懵了。
這還是藍星科技麼?胖噠國固然是在開發量子通訊,可也還隻是試驗階段啊,你這就整到產品上了?還是能潛萬米的機器魚?
“我們的於總和你們聯係的時候,應該跟你們說過的吧,這條魚也是我們偶然得到並得到全權委托,所以,我們不了解也是正常。”江力沒辦法了。
整不會了啊,這咋整?總不能說這是我從外星人那得的吧。
算了,糊弄糊弄,能糊弄過去就算,糊弄不過去就打死不承認。
“哎呀,抱歉抱歉。”辦公室門被推開,東哥一臉歉意的走進來,滿臉通紅的,顯然是一路跑上來的。
身後,甑莉莉端著托盤,幾杯熱氣騰騰的咖啡散發的香味瞬間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人手一杯咖啡坐著,東哥開始他的忽悠:
“是這樣的,我們江總和道長的關係,如今已經不是秘密,這咖啡裡的活水是從道長那裡得來的,這魚也是從道長那裡得來的。
我們江總非常尊敬道長,擔心給道長帶去困擾,所以呢,就不大願意公開這些東西,因此希望林教授還有王教授諒解,理解我們江總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