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字公謹,號桂洲,江西廣信府貴溪縣人,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學家,贈少師夏鼎的兒子。以正直敢言聞名,世宗繼位後,上疏奏陳先朝弊政,奉命裁汰冗員,清查皇族莊田,遷少詹事兼任翰林學士。推動“大禮議”事件,大獲聖寵,累遷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太子太傅,加位少師、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成為內閣首輔,完備內閣,抑製宦官,整頓吏治,鞏固邊防,頗有政績。內心耿直,豪邁強直,逐漸失去寵愛,支持收複河套地區,受到嚴嵩誣陷,坐罪處死,時年六十七歲。
夏言,生性機警靈敏,文采出眾,由於夏言家是軍籍,明朝又有要做到兵部尚書才能脫離軍籍的舊例,夏言從小就背負著整個家族的希望,夏鼎曾經教育他說:“爾宜勤學,將來位至尚書,庶可脫我家軍伍。”在長輩的督促下,夏言從小勤奮刻苦。夏鼎授浙江嚴州府推官,夏言也隨父親前往,他偶爾學習當地方言,夏鼎嚴厲地訓斥他:“許多從前的經筵官苦於說的方言晦澀難懂,不能機敏地參與辯論,你一定要及時改正、發音標準,將來就能做給事中、奏事和講官了。”夏言聽從了父親的話,回到江西貴溪,準備鄉試,首次應鄉試,不幸落榜,接著繼續在家苦讀。
夏鼎在臨清任上病逝,夏言治《詩經》科,取得了江西鄉試第六名的成績,赴京參加會試,落榜,然後前往南京國子監讀書。夏言考中進士,被任命為行人,奉命考察湖廣雲貴等地,次年回京。
嘉靖初年,上疏請求革除正德朝的弊政,在世宗授意下,查革官員旗役冒濫,裁汰了三千二百人,上書陳述九條意見,朝野得以肅清。奉命清查莊田,把被侵吞的民產如數歸還百姓,並提出限製皇莊擴張的措施,升任兵科右給事中。擔任諫官期間,先後彈劾過尚書王瓊、王憲賄賂交結內侍的行徑,以及宦官趙靈、建昌侯張延齡貪贓枉法的行為,解救過被逮捕的永平知府郭九皋,世宗曾讓生母慈孝獻皇後婢女的弟弟世襲錦衣衛千戶,夏言據理力爭,認為不妥,這些奏章裡的言語大多耿直,被世人傳誦。
世宗想把天和地分開祭祀,夏言得到世宗授意,不顧群臣反對,上書附和。世宗將反對得最激烈的霍韜下獄,褒讚了夏言,命他督建天壇和地壇,夏言自此受到世宗寵眷。延綏發生饑荒,夏言推薦僉都禦史李如圭任巡撫,事後被提名接任僉都禦史。禦史熊爵說,夏言就是為了自己能晉升,才推薦李如圭的,世宗斥責了熊爵,但夏言還是推辭了這一任命。
當時,張璁位極人臣,隻有夏言不肯居其下風,張璁嫉妒夏言得寵,夏言也記恨張璁提拔彭澤而不提拔自己,二人從此有了嫌隙。夏言上書彈劾張璁及吏部尚書方獻夫,世宗從中調解,但夏言與張璁、方獻夫、霍韜的矛盾依然存在。夏言升任少詹事兼翰林學士,掌管院事,仍為世宗講解經史,眉清目秀,胡須修美,口齒洪亮,不說方言,每次講課,世宗都想要重用他。於是,張璁更加忌恨夏言,行人司司正薛侃上書,稱“世宗無子,應該立宗室子弟為皇儲,以備不測”。世宗大怒,命法司追究幕後主使,張璁趁機聯合彭澤、汪鋐誣陷夏言是主謀。由於薛侃、夏言都否認這種說法,世宗下令廷訊,真相水落石出後,世宗罷免了張璁,釋放了夏言。
夏言升任禮部左侍郎,仍舊掌管翰林院事務,他接替李時任禮部尚書,從諫官開始,不到一年就做到了六卿之一的尚書,是史無前例的。夏言既憑借聰穎過人得到聖眷,又能禮賢下士來獲得朝臣的支持,聯合他們一起對抗張璁。禦史喻希禮、石金為大禮議中的罪臣說情,世宗大怒,想要懲治他們,夏言為二人求情,他的舉動雖然沒有打動世宗,卻為自己博得了讚譽。夏言做禮部尚書時,幫助世宗製定禮樂,內閣大臣李時、翟鑾幾乎沒有參與。此外,夏言能夠迅速撰寫奏章或應詔創作青詞,常常唱和世宗的詩作,且善於迎合世宗在政事上的觀點,因此很受寵信。世宗賜給他一枚銀章,作為密封上書的憑據,並稱讚他“學問博大,才識優裕”,給予他豐厚的賞賜。
當時,張璁、方獻夫相繼成為內閣首輔,都忌憚夏言。不久,二人致仕,而霍韜仍在與夏言爭鬥,應天府尹劉淑相被人陷害下獄,劉淑相因自己和夏言的親戚費完不睦,懷疑是夏言在陷害他,便上書控訴夏言。而夏言則懷疑是霍韜在暗中主使這件事,夏言、霍韜相互指責,最後霍韜被降俸一級。夏言由此更加傲慢,請旨將與自己不和的郎中張元孝、李遂都貶官。皇子朱載壡出生時,世宗厚賞了夏言,先後加封他為太子太保、少傅和太子太傅,兼任武英殿大學士,入內閣參與機務。
夏言隨世宗拜謁皇陵,歸途中他的廚中起火,火勢蔓延到武定侯郭勳、李時的帳篷,夏言沒有獨自攬下罪責,因而被世宗責備。當時,夏言總攬朝政大權,首輔李時、閣臣顧鼎臣都不敢和他相爭,李時逝世,夏言接替其為內閣首輔。夏言因進獻祭祀皇天上帝的冊表,晉封為少師、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明代以來,不曾有加拜上柱國的大臣,這個名號是夏言自擬的。
郭勳得到世宗寵信,偕同嚴嵩和夏言爭寵,夏言與嚴嵩隨從世宗到承天南巡。世宗拜謁顯陵以後,嚴嵩堅持請求讓百官上表祝賀,夏言則提議等回京以後再上賀表,世宗讚同了嚴嵩的意見,從此漸漸不喜歡夏言。世宗巡幸大峪山,夏言前去伴駕時遲到了,世宗大怒,斥責夏言怠慢無禮,批評他上機密奏疏時不使用禦賜的銀章,並追索此前發給夏言的手諭。夏言惶恐地上書認罪,懇求不要追索銀章和手諭,言辭很哀傷,世宗餘怒未消,懷疑他把手諭毀壞了,命令禮部催討,並剝奪他少師的勳位,讓他以少保、尚書、大學士的身份致仕。於是,夏言把四百多份手諭並銀章一並繳上,幾天後,世宗怒氣消了,準許夏言複職辦公,夏言上書感謝,疏中稱自己“一心做孤臣,才被眾人怨恨”,結果再次被責備。
雷電擊壞了奉天殿,世宗召見夏言及顧鼎臣,而夏言遲到了,被世宗訓斥了一番,過後世宗歸還了之前追討出來的銀章和墨寶。河間、江淮崇明一帶相繼傳來捷報,世宗恢複了夏言少師、太子太師的官銜,升他為吏部尚書和華蓋殿大學士,讓他兼領大學士俸祿。
昭聖太後逝世,夏言在回答太子喪服禮製時,奏疏裡有錯字,被世宗嚴厲批評,夏言認錯,同時請求回鄉治病,世宗大怒,第二次命令他致仕。夏言惶恐之下,進呈了十四篇有關邊境防務的策論,並在離京前前往西苑磕頭謝恩。當時,夏言撰寫的青詞等文章最符合世宗的心意,而另一位閣臣翟鑾並非世宗急著要用的人,於是世宗諒解了夏言,讓他回私宅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