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收獲的季節(1 / 2)

“昨天顧老師和馮記者就是這麼說的?”

第二天早上,周頌坐在學校門口早餐鋪裡,聽夏琳詳細複述了一遍昨天下午的事情,最後確認道。

本來夏琳昨晚就想跟周頌講這件事,然而回家才發現他的劇本正寫到緊要關頭,所以隻拿了他的課堂筆記回去抄,想說的話乾脆放到早鍛煉以後再聊了。

“是啊,她們就是這麼說的。我知道歌肯定是給申城那邊拿過去了,但最後那一段,顧老師跟馮記者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沒太明白。”夏琳誠實地回答,然後咬了一口油條。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周頌拖了個長聲,看著夏琳停下咀嚼,凝視著他,眼中好奇的光芒一閃一閃,便又笑了起來,“顧老師想讓馮記者給你爭取在中唱出專輯的機會,馮記者沒反對,但說要看歌在申城播送的反響。”

“啊?!”夏琳控製不住驚喜地尖叫起來,引得早餐鋪裡的其他顧客投來異樣的眼神,她顧不得其他人的目光,直接越過桌子抓住了周頌的衣袖,“真有機會在中唱出專輯嗎?”

出專輯,在八十年代的內地並不是門檻很高的一件事,很多著名非著名的歌手都在微末之際被音像出版機構找上,約去錄歌,大多都是翻唱彆人已經唱出名的歌曲,有內地的歌,也有港台的歌。

從夏琳熟悉的人來說,她的師姐陳媛,剛出第一張專輯時才二十二歲,裡麵的十幾首歌都是翻唱。而夏琳如果不推掉去滇城錄歌這件事,明年就會在滇省音像出版社發行兩盤翻唱孟麗筠的磁帶,還給她帶來了一千塊錢的收益。

說到底,此時的內地音像出版機構看中的是歌手在聲音方麵的天賦,倒不太在意歌手本身的市場影響力——或者說,這個時代的通俗歌手就沒什麼特殊的市場影響力,同樣是《昔日重來》《茉莉花》《我駕著一隻小船》《康定情歌》……你能唱,我為什麼不能唱?

但是,從夏琳的角度說,她從來也沒想過能靠一首歌出專輯,何況還是在申城中唱公司出?

中唱是此時的內地兩大音像出版巨頭之一,比滇省音像這種邊疆省份音像出版單位聽起來體麵得太多。這也就難怪她聽到消息以後喜出望外,連儀態都不顧了。

-----------------

看著小女朋友驚喜交加的誘人姿態,周頌好想直接抱住她親一親。但看看四周的飯桌滿滿當當地全是食客,而且其中大有同校甚至同級的學生在,他隻能憑借意誌力壓了一下內心的衝動,一邊拍拍夏琳抓住自己衣袖的手,示意她鬆開,一邊解釋:“剛才不是說了,機會肯定是有,但馮記者也說要看反響嘛。——彆光看我,你趕緊吃東西,一會兒遲到了。”

“哦。”夏琳應了一聲,趕緊拿起油條,幾口把它送下肚,又端起其實還挺熱的豆漿,咕咚咕咚喝了下去,“我吃完了,咱們走?”

“茶葉蛋還沒吃呢……算了,拿著走吧,什麼時候餓了,就當課間加餐。”周頌看出來夏琳的心思已經飛到申城那邊,無奈地掏出手帕,把茶葉蛋包起來遞給夏琳。夏琳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尖,接過手帕包,塞進書包裡,跟周頌一前一後出了早餐鋪,向校門走去。

從走進校園到抵達教室的路上,夏琳仍然一路在問關於專輯的事:“到底要在申城那邊有什麼反響,才能在中唱出專輯啊?”“馮記者不是燕城廣播電台的嘛,她怎麼能跟中唱說上話?”“一首歌不能出專輯吧,剩下的歌我選什麼好?”如此種種。

聽著夏琳歡快而略帶稚嫩的種種提問,周頌耐心地一一回答,同時心裡暗暗想著:這個馮記者看來果然是有些背景,所以顧老師才不惜繞來繞去,也要讓她給夏琳和中唱公司牽線,幫小徒弟出版第一張專輯。

當然,馮雲也不是傻子。她說《我和我的祖國》如果在申城反響好,中唱不會有眼無珠,其實就是說,如果夏琳能夠初步引起中唱公司的興趣,她自然會從中促成,如果歌曲播放完連個水花都沒有,她也不會消耗自己的人情關係去推夏琳——畢竟不值得。但周頌覺得,這些事就不用跟夏琳說太細了。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