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晃著愛麗絲的搖籃,便是伊莎貝拉也哼起歌謠。
這是西比拉曾對她所唱過的,如今她唱給愛麗絲聽。
與西比拉那歌謠中的不安相比,伊莎貝拉要從容許多。
愛麗絲也在這甜美的曲調裡,漸漸平靜不再哭嚎。
見到這一幕,西比拉有些忍不住了,她捏住了一縷伊莎貝拉的秀發將之纏繞指尖。
與蓋裡斯不同,伊莎貝拉的秀發並非純正的淡金色,而是一種淺棕,這種發色能夠在陽光下折射出金紅色。
伊莎貝拉話語中的堅定,即便是西比拉也為之被感染。
這是一種信仰,是一種相信的力量。
安東尼奧·葛蘭西曾在他的“文化霸權”理論中提出一個觀點:
【一個社會階層可以通過操縱社會文化,支配或統治整個多元文化社會;統治階級的世界觀會被強製作為唯一的社會規範,並被認為是有利於全社會的普遍有效的思想,但實際上隻有統治階級受益。】
後世的某位西藏農奴就曾說過:
【領主養活了我們,我們窮人種的地和吃的飯,穿的衣服是他們給的窮和富的原因是命運促成的,富是因為他們命好,窮是我們命不好。富是由於他們省吃儉用,會過日子,我們窮是由於好吃懶做,不會過日子。】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覺醒,並不是什麼人都會去反抗。
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歎息,宗教是人民的鴉片。
這裡的宗教,其實亦是一種文化的具象。
如果大多數人認為封建體係天然合理,無需改變。
如果就連農奴都覺得日子過得下去,雖然自己活的很慘,但日後可以上天堂啊!
那麼時代就靜滯了。
很多人都忽視了一點,思想上的解放也是解放。事實上,很多時候,思想上的解放是肉體解放的前提。
且不提如何提升生產力水平,要知道單純的提升生產力水平,很多時候並不足以改變人的觀念。
是歐洲在14世紀有了雕版印刷,聖經能夠向普通人普及的可能,才會有胡斯派爭奪釋經權。
是15世紀德國改良了活字印刷術,引入了金屬活字和機械印刷機,才真正大批量的印刷聖經,讓北德人民有了宗教改革的思想基礎。
隻有將人爭取,吸引到地上天國這邊來,那麼才有實現地上天國的可能。
光說天國必將到來,是沒有用的,總要有人去做這個事。
但是天國終究還未降臨,因而需要說明天國的降臨是值得人為之奮鬥,為之犧牲的。
因而“宗教”在這個過程裡必然存在,無論是有神論或者無神論,隻要他們願意相信未來,願意為之奮鬥,都必然會形成某種文化層次上的“宗教”。
這無關神的形象如何,而是人在世俗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就是如此。
【任何世界觀,已經成為一種文化運動,一種‘宗教’,一種‘信仰’的哲學。】
——安東尼奧·葛蘭西
愛麗絲睡著了,伊莎貝拉也輕聲向西比拉講述一個故事。
“在主所定的日子,祂召喚了我們,引我們走向應許之地。”
“我們行在崎嶇的道路上,卻心懷不滅的希望,因我們知道,天國才是我們必定的歸宿。”
“我們不拜任何偶像,也不畏懼此世威權,我們隻服從那至高的上主,因祂是天地的造物主,萬物的真王。”
“凱撒雖得權勢,卻終將化為塵土;唯獨主的國度長存不朽。”
“我們得知生命之光已降臨人間,天主之子成了肉身,使凡人的盼望成真。因這降生,黑夜已消退,黎明之光在天地間升起。”
“這是歡慶之刻,是萬代的喜悅,因聖言願居於人間,與世人同在,昭示大地不再荒蕪,生命不再虛無。”
“主所賜的應許未曾落空,祂在時光中行事,成全一切。”
“我們微笑前行,心中常懷喜樂,因他們知道,曆史的終結是美善的。”
“祂的旨意必將成全,祂的救贖必臨於地,直到那日,我們在主的國中將得見光輝榮耀。”
蓋裡斯是希望的揭示者,伊莎貝拉知道曆史的終結是幸福的。
因蓋裡斯的到來,所有人都該歡慶、因為黎明已至,萬古長夜即將退去,人間不再是荒誕的地獄,這是喜樂和歡慶的時刻。
“姐姐,退位吧。”
“我承諾你,居伊會回來的。”
聽著伊莎貝拉的話,西比拉站起了身,將伊莎貝拉攬入自己懷中,在被胸脯積壓麵龐的同時,伊莎貝拉聽到西比拉開口了。
“真是一點都不可愛了,女孩子家弄的這麼嚴肅乾嘛,我都以為是鮑德溫回來了。”
馬上三十歲的西比拉,將伊莎貝拉鬆開後,狠狠的搓了搓她的小臉,然後低下頭在少女額頭親了一口。
經過這麼一番大車碾小孩的操作,伊莎貝拉努力聚攏出的威嚴直接破防。
緊接著西比拉抱著伊莎貝拉,讓她坐在自己大腿上,再度於伊莎貝拉的臉蛋上親了一口。
才捏住伊莎貝拉的左手,將一枚戒指戴在了伊莎貝拉的大拇指上。
這是又一枚的王權璽戒,是西比拉的身份象征。
因為伊莎貝拉手指粗細的緣故,西比拉替伊莎貝拉戴在
了象征權力與統治的大拇指上。
伊莎貝拉所提出的要求,西比拉其實早有心理準備。
因為這是當初她與巴利安見麵時,就已經定好了的。
一想起當初自己和巴利安在聖墓教堂的對話,西比拉就有一種感受。
如果當時沒有答應巴利安條件的話,說不準今時今日就巴利安來替伊莎貝拉,戴上一枚染血的璽戒了。
根本不會有眼下,她們姐妹間溫情脈脈的機會。
那時候的巴利安,身上染著血,手中握著劍,雙眼中僅存對生命的淡漠。
……
伊莎貝拉從自己姐姐那裡取得了權位,隻不過令她還有巴利安所未想到的一個問題出現了。
薩拉丁議和的速度太快了!
事實上,這邊前腳剛打退薩拉丁那邊的進攻,薩拉丁後腳就派人過來議和,希望達成臨時的停戰協議。
講實話,無論是巴利安他們,亦或是舊耶路撒冷的貴族,都挺樂意議和的。
對於教團的人來說,他們需要時間來繼續發展,無論是統戰塞浦路斯也好,還是從外約旦領地調集更多資源,都需要時間。
舊耶路撒冷的貴族,想的就很簡單了,經過這半年的緊張壓迫,他們需要緩一口氣,至少短時間裡,不必再承擔薩拉丁大兵壓境的壓力了。
但薩拉丁隨後提出的要求,就把巴利安和伊莎貝拉給整不會了。
薩拉丁要求王國這邊,替居伊、漢弗萊、菲拉蒙特侯爵威廉五世……等一批貴族,繳納住宿費以及夥食費。
並表示隻要繳納完食宿費用後,薩拉丁就會放這批人自由。
薩拉丁開出的價格,大致上有一千金第納爾的樣子,這筆錢當然不少。
單純吃喝拉撒,是不可能花這麼多錢的,但考慮到居伊他們的身份、位格,這筆錢似乎也不算離譜。
以如今提爾城的這個狀況,一千第納爾其實也是很輕鬆就能湊出來的。
但怎麼說呢?
伊莎貝拉還有巴利安兩人,就和吃屎了一樣被惡心到了。
畢竟,這哪有花錢替仇敵贖自由的啊!
腳後跟想想,都知道居伊還有漢弗萊回來後,必然是要添亂的。
雖然巴利安答應了西比拉會救回來居伊,但不應該是現在才對。
而該是等教團這邊更有力的控製了王國政局,才會去進行的操作。
隻不過,由於薩拉丁確實隻要了很少的錢,加上對王國這邊對停戰的需求又很重要。
因此巴利安勸服了伊莎貝拉,他們還是同意了薩拉丁的條件。
隻不過他們不得不感歎,薩拉丁果真老辣,在當攪屎棍這件事上,是有點子功力的。
居伊還有諸多貴族們,得到了自由。
隻不過這一份自由,對他們中的大多數來說都極其甘甜,可對居伊來說,卻苦澀至極。
阿卡與提爾是一對緊鄰的港口城市,陸上距離僅45千米,花費一天或兩天時間,便可抵達。
當那一眾被薩拉丁釋放的貴族,再次見到提爾的城牆時,不少人甚至一時間感動的流下了眼淚。
哪怕他們在阿卡的軟禁生活中,過的日子其實還不錯,可階下囚終究是階下囚。
即便是個獄卒都能甩他們臉色,往日裡高高在上的他們,哪裡能接受這種尊嚴上的受辱?
這些人的妻女,也有不少都在提爾城中,在得到消息後早早的就開始在城門迎接。
城牆上的伊莎貝拉趴在牆垛,看著這些久彆重逢的夫妻、父子、父女,嘴裡低聲念叨了一些含糊不清的話語。
她清楚,現如今城中的局勢,變得更亂了。
如果說,先前他們教團與康拉德達成聯盟後,可以徹底掌控提爾城的方方麵麵。
那麼現如今,因為這些貴族的緣故,他們勢必會要求各種權力。
……
夕陽西下,冬日的提爾港海岸,在金紅色的餘暉下漸漸沉入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