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的那一刻起,無數的聲音和行為不斷提醒他們,所生活的秩序是恒古不變的。
人們堅信,隻有遵循舊有的秩序,才能獲得豐收和安康,才能升入天堂。
而如果違背這套秩序,則生活必將充滿坎坷,事事不順,無法實現升天。
那些秩序不斷強調自己的真理性,警告世人不可違背。
無論是風水、輪回,對神的信仰,還是對資本主義的盲從,皆是如此。
想要打破這樣的潛意識灌輸,需要有鐵一般的事實與灌輸宣傳結合,才能動搖舊世界壓在人心中的大山。
在斯卡爾村,每個農場工人均可獲得九百磅糧食,貧困絕不會成為問題;而一年均人均60磅的肉食,更是那些往日的農奴與底層自由民夢寐以求的想法。
製度的優越性究竟表現在哪裡?
這正是優越性的體現。那些相信舊製度,承認貴族可以騎在農奴脖子上的人,注定麵臨饑餓的命運。
更可流通的糧食意味著更多的非農人口。
儘管糧食生產總量未必提高,但城鎮與非農人口卻在飛速增長。
這些非農人口包括鐵匠鋪的鐵匠、肥皂廠的工人、硝石礦的開采者,以及阿爾哈迪鎮酒館的招待,甚至是整整一個團的職業士兵。
那是兩千五百名,正在脫產接受訓練的士兵,他們每周吃著1磅起步的肉食,高強度訓練至少兩天。
這些人才是“天國”即將到來的基石,成為薩拉丁集結兵力進行“繳匪”行動時未曾設想的敵人。
如今,薩拉丁已決心集結軍隊,首先要拔掉自己身後這根名為“外約旦”的毒刺。
……
這個世界存在人世的天堂嗎?
每當阿泰爾·伊本-拉阿哈德行走在這因戰亂而荒涼的土地上時,他總是不自覺地這樣詢問自己。
殘暴、不義、掠奪、殺戮、虛偽、傲慢、貪婪……在這個滿目瘡痍的世界中,仿佛一切都已偏離了真主的旨意。
祈禱、禁食、施舍、朝聖、純潔、聖戰和殉道,這信仰的七支柱,在他眼中似乎也無力改變世間的苦難。
阿泰爾常常覺得,那些無助的祈求不過是時代悲歌的微弱回響,在曠野的風聲中輕易就能消散得無影無蹤。
但總有些人,選擇超越傳統的束縛,不再祈求死後的天堂,而是試圖以人力讓天國降臨人間。
他們不願等待遙不可及的救贖,而是要用自己的手、用自己的信念,將一片平和與公正帶到人世間。
阿泰爾·伊本-拉阿哈德所信奉的教派是尼查裡·伊斯瑪儀派,而他所屬的教團也有著這樣的理想。
在裡海南岸的群山裡、在東地中海的黎巴嫩群山中,一座又一座的城堡拔地而起,圈出了一個與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
那片寧靜的土地,被他們視作世間的伊甸園,是在血與火中為追隨者們開辟的避風港。
“在馬斯亞夫那裡,人們可以找到天堂,那是一個除去天課之外再無其他攤派或征收的地方。”
每當遇到那些流離失所、生活困苦的百姓,阿泰爾總是會這麼告訴他們。
他知道這個世界上的天堂並不完美,但至少,在那片由他們守護的土地上,苦難的重量稍有減輕,生活的尊嚴得以保全。
阿泰爾從群山中的馬斯亞夫堡中走出,騎著馬穿越了艱難的一百五十公裡,來到了安條克。
入城前,他摘去了頭巾,換上了當地人的傳統服飾。風塵仆仆的他,仿佛融入了這個以亞美尼亞人東正教居民為主的城市。
阿泰爾說著一口流利的希臘語,平靜地望向喧鬨的街市,他的眼中有一種遊離於此地之外的冷靜與疏離,
所有的一切,隻是暫時的幻象,而他真正的目標,在心中的某個遠方。
酒館的空氣渾濁而熱鬨,阿泰爾坐在角落裡,默默傾聽周圍人的交談,想要弄清楚最近究竟發生了什麼,以至於這座城市裡到處都能見到耶路撒冷王國的旗幟。
他聽聞了耶路撒冷王國對安條克的控製,得知雷納德的兵敗,也明白了一次審判即將等待著那位昔日瘋狂的安條克親王。
阿泰爾的心中湧起了一種複雜的情感,既有些許的解脫,也有深深的歎息。
年僅二十多歲的他,雖未親曆那些腥風血雨的歲月,卻從導師口中聽聞了太多往事——那些年,教團與雷納德之間的艱苦對抗,幾乎將他們壓垮。
雷納德對民眾的壓榨,如猛虎般貪婪,每年六七成的征收令無數人無力生存。
而教團卻以寬容與庇護吸引了那些絕望之人,甚至連東正教的信徒們,也在走投無路時轉而投奔教團,皈依真主,隻為在教團的庇護下逃離壓迫的生活。
那段歲月,無數前輩前仆後繼,用血肉之軀抵擋住雷納德的鋒芒。<
br>
可最終,他們隻能依靠與阿勒頗總督的合作,才得以將這位頑固的對手消滅。
此後,教團的敵人從十字軍領主變成了薩拉丁,而為了對抗薩拉丁,教團甚至尋求與耶路撒冷王國的阿莫裡一世合作。
信仰從未成為他們的桎梏,教團信仰的核心在於現世的安寧和平,是內在信仰和對伊瑪目的忠誠,任何能夠達成這一目標的手段都值得嘗試。
對阿泰爾來說,清真寺不應是死板的象征,心中的寧靜勝過任何外在的形式。
安寧與服從才是教團唯一應當追求的目標,而為了這一目標,教團能夠與任何勢力合作,隻要那能讓他們的城堡遺世獨立。
阿泰爾靜靜地站在安條克的街道上,感受到這座城市因戰亂而緊張的氣氛。
他的手指輕輕撫摸過懷中的兩封信,一封來自阿卡,一封來自安條克。
雖然信件上加蓋的印璽各不相同,但兩封信的內容卻有著同一個期盼——殺死蓋裡斯。
他知道,這次任務會再度將他置於危險的邊緣,而每一次選擇,都如在刀鋒上行走。
但阿泰爾沒有絲毫猶豫,為了世間的寧靜,為了那些曾在馬斯亞夫找到片刻安寧的人,他願意一往無前,不論前方等待他的是什麼。
他所背負的信念,正如他手中的利刃,冷冽而堅決。
即便這個世界再也看不見天堂的模樣,他也願以雙手為更多的人守護那一絲僅存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