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博士喬洛霖不辭而彆,掛印致仕,他留下的《萬言書》一夕之間被傳抄無數,散落朝野遍布民間。
上至八旬老翁下至垂髫小兒都能將《萬言書》背個大概,皆知西楚繼章載道章太傅之後又失去一個諍臣,而廣元王呢,他扶持了一個傀儡當皇帝,傀儡尊他為“亞父”,傀儡忠奸不辨……
數日後,當喬洛霖在老君山山寨休養之時,蜀郡的民憤已經成鼎沸之勢。
“肅清君王之側,嚴懲奸相廣元王”的呼聲一陣高過一陣。
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的學生們先是失了國子監祭酒、現在又丟了一個博士,在喬洛霖《萬言書》的煽動之下,他們這群“一腔熱血、二兩脾氣、三根反骨”的讀書人又紛紛跪在了韶安殿外,絕食抗議。
這幾日眼見就要餓出人命。
於是,西楚朝廷不得不有所動作以示安撫。
國子監設下各學校的學生一個都不能殺,西楚尚文,尊崇儒道,讀書人最受尊敬,這些能進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的學生大多有著顯赫家世背景,其中甚至不乏有出自於五姓七望世家之中的,牽一發而動千鈞……
他們又個個都是將來要步入朝堂,成為西楚朝廷之棟梁的人才。
殺學生,不僅不能起到殺雞儆猴敲山震虎的作用,反而會把朝廷推到世家和百姓的對立麵。
“黎民為弱水,朝廷是舟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誰都懂。茲事體大,這次,就連廣元王周瞻也不敢造次,即使已經恨得咬牙切齒,也不能虐殺學生。
但,學生們提出的要求也著實令文嘉帝趙淩雲很是“為難”。
他們要皇上“罷黜廣元王周瞻、重新迎回國子監祭酒章太傅和博士喬洛霖。”
學生們的要求正中趙淩雲的下懷。
可是,喬洛霖留下的《萬言書》裡諸多指責廣元王周瞻所犯罪行的控訴都是沒有實證,僅僅憑著這一封《萬言書》定不了廣元王的罪。
反倒是國子監博士喬洛霖,致仕後去向不明,如今恐有叛逃他國的嫌疑。
迎回喬洛霖是不可能的了,那麼安撫學生的唯一辦法便是從廣元王周瞻身上打開疏通民憤的缺口。
這群國子監學生的嘴巴若是不堵上,就怕“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兵,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到時候將會攪得民間民怨沸騰,擾得朝廷不得安生。
而大燕裕王慕容巍屹即將到達蜀郡交換兩國邦交國書,必須在他到來之前將事態平息。不能讓宗主國的來使看到西楚民間民怨盈塗、悲聲載道。
……
權衡利弊之後,萬般“無奈”之下,薛太常於朝上進諫,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