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陽前往弘農的官道上,一隊百餘人的隊伍快速疾馳著。
去年滎陽會戰結束後,董卓麾下二十萬大軍損失一半,隻剩下了不到十萬人。
董卓回到雒陽後,便又開始了擴軍。反正從河南尹抓來了許多壯丁,兵員多的是。
後來皇甫嵩又率軍東進,在河南尹邊界處與西涼軍展開廝殺。持續一年下來,雙方各有損傷。
而今董卓身死,盤踞在雒陽周邊的西涼軍,還有八九萬人。
廣成關內,段煨麾下兩萬人,正在抵禦孫堅。
陝縣之外,李儒麾下還有不到四萬人,正在圍困皇甫嵩。
雒陽外的兩萬西涼軍,如今被張恒攥在手中。
除此之外,就隻剩下了駐屯穀城的董越,麾下還有近一萬大軍。
董越此人雖然姓董,但和董卓沒有任何親戚關係,也不是此次的主角。所以張恒並不打算先和他會麵,便直接帶人繞過了穀城,直奔陝縣而去。
董卓已死,李儒也就沒了任何指望。所以張恒此行打算以勸說為主,自然不用帶多少兵馬。
當然,若李儒冥頑不靈,那就隻能動用雒陽的大軍,跟皇甫嵩來個兩麵夾擊了。
反正雒陽在自己手中,糧草命脈被斷,任李儒有鬼神之能,也不可能有絲毫勝算。
七月盛夏,正是酷暑難耐之時。
頂著日頭前進一會兒,便有脫水中暑的可能。
眼看日當正中,張恒下令暫停行軍,前往樹蔭下休息片刻。
“文和,李文優此人,你有多少了解?”
聽到這個問題,正在喝水的賈詡沉默了。
對於李儒此人,曆史上的記載並不多。唯一的一次出場,還是出手毒殺劉辯,此後再無事跡流傳。
可穿越過來之後,張恒通過種種事跡判斷得知,李儒此人絕不可能如此簡單。他應該是董卓集團的核心,甚至是董卓的股肱之臣。
後續的事實,也印證了張恒的猜測。
但對於李儒本人的性格,張恒就不太了解了。
見賈詡沉默,張恒笑道:“怎麼,文和也說不好?”
“不是說不好,隻是……李文優此人,實在太過執拗,不好以善惡品評。”賈詡歎了口氣,麵色複雜道。
聞言,張恒卻來了興致。
“反正閒來無事,文和不妨仔細說說。”
賈詡點了點頭,緩緩開口道:“長史應該知道,前漢初年的那場儒道之爭。”
“嗯,此事我倒是略有耳聞。”
張恒也點了點頭,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說起西漢初年的儒道之爭,也算是一段公案。
意識形態這玩意兒,必須服務於統治者。而統治者選擇意識形態,又是看當前的局勢需要。
所以說,如果一種意識形態被取代,那它一定是落後於版本了。
這個道理,放在西漢初年,也一樣適用。
在經曆了秦末大亂之後,漢初民生凋敝,百廢待興。
統治者便以道家衍生出的黃老無為思想,作為治國方針,曆經文景兩代,國力漸豐。
然後,大漢王朝的百姓們,就迎來了一個活爹——漢武帝劉徹!
倒不是說黃老思想不好,隻是有一個問題需要想清楚。
攢家底是為了乾什麼?
若放在普通人家,自然是為了活得更好,活得更有尊嚴。
放在國家層麵也是一樣,漢武帝本就是銳意進取的性子,見府庫中有堆積如山的糧食錢財,難免把目光看向了北方。
就TM你叫匈奴是吧,給爺死!
為了打動戰爭,胖揍匈奴,武帝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這其中就包括了意識形態的變更。
道家思想適合休養生息,卻並不適合開拓進取。
於是,能輔助中央集權,加強皇帝合法地位的儒家,就此粉墨登場!
董仲舒把孔子的儒家學說調教了一遍,以君權天授為賣點,直接端到了漢武帝麵前。
武帝大喜,當場奉為圭臬!
儒家得勢之後,便把道家逐出了廟堂。
當然,也僅限於此了。
畢竟道家講究的是無為,而且之前得勢的時候,可沒有對你儒家趕儘殺絕。
但其他派的學說嘛……
不好意思,我儒家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