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斯的主場了。
李斯迅速舉一反三:
“可將鹽分為不同檔次,最低檔次賣給庶民的鹽,價格必須定死,不可更改。高一些的好鹽可以提價,由商人拿去謀利。”
完全不給商人賺錢的機會,商人隻會絞儘腦汁地鑽漏洞。不如大大方方給他們開一條利潤很高的路出來,這樣他們就不會費勁去破壞規則了。
鹽自然是有三六九等的。
尤其像井鹽這種,雜質的過濾處理對於古人來說非常麻煩。所以經常能分出精細過濾的好鹽和粗過濾的普通鹽,前者當然是拿來高價賣給貴族了。
這樣的情況在古代屢見不鮮,到了亂世更是誇張。比如南北朝時期,鹽商乾脆懶得過濾,直接把毒鹽低價賣給庶民,還省一道工序呢。
扶蘇認同了李斯的提議:
【官府規定民鹽須得定價多少,且毒性須得低於多少。剩下要賣給貴族的那些,隨便他們巧立什麼名目去提升價格。說是更純淨也好,吃了延年益壽也罷,左右也不坑庶民的錢。】
扶蘇暗示眾人,其實鹽完全可以都是一個純淨度。但賣給貴族的時候,嘴上吹噓一番,仗著貴族不懂,隨意提價。
實際上吃的都是一樣的東西。
就好比後世藥店買的維生素片,那種幾塊錢一瓶的和幾十塊一瓶的是一樣的東西,隻不過幾十塊的打著保健品旗號。
而且認真對比的話,就會發現,其實幾十塊的維生素含量還不如幾塊的。隻是加了點澱粉調了點味,價格就能瘋漲數十倍。
不過這樣的操作不好明說,隻能暗示。
扶蘇很快揭過這個話題:
【糧食也是一樣的,基礎糧價擺在那裡不可以擅動。決不允許災荒時糧商坐地起價,賺災難錢。】
眾人聽得入神。
太子殿下又冷不丁開口了:
【商鞅,豐年糧價降低、災年糧價上漲,光靠律法規定糧價很難操作,也會顯得不近人情。除了這個限製手段之外,你可知道該用什麼方式調控糧價?】
還沒改名商鞅的公孫鞅頓了一下才反應過來是在喊自己,趕緊思索起來。
很快,他想起來了:
“李悝變法時曾經設置過平糴,豐年購糧儲存,災年放出來平抑糧價
。”
扶蘇點了點頭,他就知道這個問題問商鞅準沒錯。同為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定然把這些變法的大才都研究過一遍,換了旁人可不一定知道這件事。
平糴就是後世糧儲政策的前身,不僅可以通過儲糧調控糧價,還能在繼續賑災時有足夠的糧草拿出來救命。
但值得注意的是,豐年購糧不單單是為了儲存,也是為了提高糧價。
用高價收糧,可以在糧價不會降得太低的同時,順便減少市場上的糧食規模。規模小了,價格自然也能慢慢升回去。
而到了災年,就是要通過低價賣糧來拉低糧價了。所以這一進一出,國庫是要虧錢的,相當於花錢買物價的平穩,沒錢的國家玩不起這一招。
市場調控就是一件很花錢的事情,這也是導致農耕文明不樂意放任商業發展的一大原因。
本來如果強行規定商人不能插手糧食買賣的話,就可以減少這方麵的花銷了。農耕國家稅收有限,玩不起這麼大手筆,自然隻能一刀切。
不過扶蘇主要提醒的還是另一點:
【平糴要防備貴族插手,庶民消息滯後,很多時候災年得到消息前去購糧,糧食已經被貴族儘數買走,再高價售出。】
所以要防備貴族囤貨,努力做到真正的布惠於民。
【平糴法我便不用多說了,這個操作邏輯非常簡單。具體施行時要怎麼修補裡麵的漏洞,諸位可以自行摸索。】
扶蘇隨即又提到另一件物品:
【接下來,我們說一說水。】
水?
眾人不明白水又有什麼好說的,它又不是和鹽糧一樣的商品,莫非商人還能賣水謀取暴利嗎?
與水相關的這一點,扶蘇還是在現代社會了解到的,不怪秦國君臣不解。
扶蘇娓娓道來:
【大秦共和國的建築你們應該看到了吧?它們能建造數十層的高樓,一棟樓就可以住下成百上千人。】
之前主播直播的時候,起初在驪山區域還好,看不到太多高樓。等去了研討會那邊,路上就有許多高樓大廈了。
當時大家被主播之前的直播內容衝擊,沒有太在意這個。後來商討時也隻能感慨一下後世人實在厲害,居然能建這麼高的樓,彆的也分析不了什麼了。
現在扶蘇反問他們:
【你們覺得這樣的高樓,居民要如何解決用水問題?】
難道天天在一樓的井裡打水運上去嗎?
秦朝的墨家工匠很快明白了:
“應是通過機關等手段送入高樓,這樣便不用下樓打水了。”
扶蘇肯定了他的猜測,送水裝置勉強算是機關吧,不然也不太好解釋。
而後扶蘇說起正題:
【官府用裝置給各家送水,無論是高樓還是平房,後世用水十分方便。然而這樣的送水機製也讓官府可以記錄下每一家的用水量,每月收取水費。】
用水還要收費,古人是理解不了的。
但想想機關維護起來也很麻煩,就又懂了。隻當是懶得自己打水,於是花錢買彆人幫忙打好的水。
不過,大家的重點放在了“記錄每家的用水量”上。
果然,下一句就聽扶蘇說:
【今有一家,往日用水量都是五鬥,今日突然消耗了五十鬥,會是什麼情況?】
接著,扶蘇點名了李斯:
【廷尉李斯,你覺得呢?】
李斯已經意識到了,太子點人不是亂點的。比如點範雎,是因為範雎知道鹽價;點商鞅,是因為商鞅知道平糴。
所以太子現在點他李斯,一定是因為這個問題和他李斯擅長的東西相關。
但問題在於,李斯自認為自己擅長很多東西。太子冷不丁這麼一問,還真不好確定該往哪個方向思考。
好在,太子點名的是李廷尉,而不是李丞相。
他點廷尉時期的李斯,絕對不是因為好心放過了丞相時期的李斯,或者看丞相李斯不順眼。那麼就隻有一個可能了,這也是個提醒。
李廷尉很快想明白了:
“可是與案件相關?”
什麼案件需要用那麼多水?
李廷尉腦海中瞬間閃過某種可能性:
“此人殺害了另一個人,為了處理家中的痕跡,用大量清水衝洗血跡!”
扶蘇微微頷首:
【正是如此,所以通過這一點,你可悟到了什麼?】
李廷尉歎服:
“後世國家連庶民用水都會監管,一旦有任何不對勁的跡象,立刻處理。能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