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殿,靈帝仍在此間,但劉辯與盧植都已經分彆離去了。
正在批閱公文的靈帝突然歎息一聲,問張讓:“辯兒在中宮與皇後也這般生分嗎?”
涉及到這種皇家父子關係,張讓不敢說瞎話,他換了種方式,回答道:“陛下仁愛,為讓史侯安心讀書免了史侯每日定省,然史侯聰慧,課業每每都能早早完成,陛下可時常召史侯來玉堂殿,屆時陛下亦可教導一二。”
不是張讓不想建議靈帝恢複晨昏定省,實在是靈帝自己晚上要做遊戲,抽不開身。
靈帝從張讓的回答中得到了問題的答案。他如今未夭折的子女不過二子一女,之所以突然把劉辯接回宮中,除了劉辯已經十歲,再不接回來就錯過培養年紀之外,還有就是靈帝覺察到他的身體已經不如早年了。
他需要培養出一個繼承人。
但靈帝的決定卻受到了董太後的反對,董太後更傾向於讓年幼的劉協成為太子。靈帝荒誕卻也孝順,他深知何皇後與董太後的惡劣關係,又糾結於倉促立下太子的後果,搖擺不定……靈帝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的,曆史上,他死後不過數月董太後就“病”死了,至於是如何病死的,何皇後嫌疑很大。
劉辯不知道靈帝的糾結,他正考慮怎麼進一步與盧植接觸。如果盧植願意幫自己揚名,那他將會很快成為士人口中的賢明皇子,那將會是帝國的希望啊。
畢竟如今漢室還未太過失去人心。退一步說,但凡盧植能成為劉辯的老師,以盧植的號召力,馬上就會有一批士人通過盧植成為他的支持者。
隻是劉辯思來想去始終無法越過靈帝來完成這件事,而且郭勝等人也不會幫助他。
到了晚上,劉辯接到通報,張讓來了。
劉辯不知張讓為何而來,而張讓幾句話之後終於進入正題。
“殿下可知,今日晚些時候,董侯也來了玉堂殿……”
緊接著,張讓繪聲繪色地向劉辯描述小他五歲的劉協是如何討靈帝歡心的、又是如何撒嬌的,如此種種。還透露了靈帝對於辭賦書畫的喜好。
劉辯這才明白張讓是來教他怎麼討靈帝歡心的……
隻是劉辯隻在腦海中構想了一下自己如何朝靈帝撒嬌,渾身一震,那畫麵……請恕他做不到!
書法是他正在練的,以後倒是可以抄抄《孝經》,但辭賦他根本就沒準備細學,能讀懂就夠了,總不能讓他拿以前背的《阿房宮賦》來湊數吧,其中指桑罵槐的主旨怕不是要把靈帝氣死。
劉辯不知道,張讓是帶著任務來的。白日裡靈帝隻是歎息一聲,但對於張讓來說,那可不是一聲簡單的歎息,他需要在其中牽線搭橋,但又不能向劉辯暴露這是靈帝的意願。
劉辯忽然想到了一個多接觸盧植的好辦法。
他詢問張讓:“張公,你實話告訴我,我若是時常去玉堂殿求見父皇,父皇會不會厭煩?”
盧植是尚書,雖隻是尚書台的六曹尚書之一,但能被召進玉堂殿,顯然他在靈帝心中不是一般的尚書。當初盧植申請去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並續寫《漢記》,但編著編著就被靈帝以政事比修書重要為由讓盧植先後擔任侍中、尚書。劉辯想著他要是經常去見靈帝,不也就能經常見到盧植了嘛。
計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