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國家歲收(1 / 2)

定下人選後,留下多少駐軍便成了爭論的焦點。

在這個問題上,太尉崔烈與司空曹嵩一個管兵的一個管錢的,分彆帶著各自手底下的九卿激情互噴。

太尉崔烈雖然提出過放棄涼州,但從管民生的司徒變成管軍事的太尉後,他馬上熟悉了太尉的工作,乾一行愛一行。

直接喊出:“將一萬兵,步騎對半。”

太尉府除了自身的行政係統外,還下轄太常卿、光祿卿、衛尉卿。

衛尉楊彪是真心認為涼州不能有失,強烈附和,楊彪是楊震的後人,本身也很有才華聲望,他的聲音不容小覷。

本該同樣支持的崔烈的光祿勳丁宮是靠著與宦官交好才做到九卿的,宦官可不在乎什麼涼州。

聽到崔烈喊出一萬兵,曹嵩頓時怒了:“太尉能出這筆軍費,我自然沒有意見。”

他雖有些怕楊彪,但可不怕崔烈,誰的官還不是買來的呢,我花的錢還是你的二十倍呢!

楊彪攻擊性拉滿:“協調軍費是司空的分內之事,曹司空若是做不得,不如退位讓賢!”

曹嵩登時有些慫了。

但司空府下還有宗正卿、大司農卿、少府卿。

負責國家財政稅收的大司農袁滂站了出來,他向來潔身自好,不參與士人與宦官之爭,立身正自然不會被楊彪嚇住,反駁道:“自中平初年來,天下租稅腰斬,去歲不過三十四億錢,入不敷出多矣。

昔日歲入六十億錢,涼州段熲十年先後平西羌、東羌,所費四十四億錢,平息羌亂,尚且需要減公卿以下奉、貣王侯半租,占賣關內侯、虎賁等以補其用。”

當初桓帝抄沒大將軍梁冀家產,拍賣折現後得了三十億錢,於是當年天下稅租減半。

袁滂所說的對羌作戰大體是桓帝掌權時候的事,錢不夠桓帝就降官員俸祿、去借王侯的田租,賣官鬻爵。

從減稅和賣官的角度來說,桓帝其實比靈帝強多了,換成靈帝是絕對不願意用這三十億給天下減稅的,而靈帝賣官最初目的真的隻是為了享受。

袁滂繼續說:“將一萬步騎,每歲至少要花費一億錢,再超出一兩千萬也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我統合賬目,至多能拆出五千萬錢。”

曹嵩在當司徒前就是大司農,他如何不清楚今年的國家總收入絕不會比去年的三十四億錢多。知道即便是五千萬錢,想要擠出來也是很難的事。

他替袁滂說話:“無米難為炊,當初欠給王侯的田租還尚未償還呢,南匈奴及烏桓義從隨軍作戰的賞賜亦斷絕數年,非是不願,實不能也。”

曹嵩再能撈錢也無力拿出一億錢了。

崔烈沒再說什麼,朝曹嵩拱了拱手,五千萬錢已經滿足他的心理預期了。

楊彪也無話可說,在他看來,隻要能確保不丟掉涼州,叛軍不影響三輔即可。沒錢就是沒錢,除非靈帝再出西園錢。

國家收入三十四億錢看似不少,但花錢的地方更多,首先光是全國十三、四萬官員色吏的俸祿就要花費二十三、四億錢,這還是因為桓帝連續減了兩次俸祿,不然還得多花一億多錢。

乍一看還剩十億錢,但天下不止涼州一地,朝廷也不止需要供給漢陽駐軍一軍。

雒陽城的防衛力量,包括即將回歸建製的北軍五營,還有雒陽外守衛京都的八關都尉部,邊疆除了郡兵還有專門設立度遼營、漁陽營等邊防軍,也需要國家出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