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遠沒有何進的自信,但他見何進樂在其中的樣子,心知現在不是勸說的時候,隻好聽從何進的話去安撫鄭泰了。
之後袁紹聯絡士人自是不提。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盧植回到家中,卻見楊彪、馬日磾正在等他。
當初他們在東觀修漢記時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包括如今不在雒陽的蔡邕、韓說等人。
盧植很清楚他們的來意,就坐後不久便直言道:“史侯有主見,今日在朝堂所言,雖然與我政見相合,但卻並非是我指使的。”
楊彪歎息說:“我並非懷疑子乾的操守,隻是烈士武臣,多出涼州,西北豪勇,實過諸州。若一直以涼州人治理涼州,一旦其心懷不軌,恐成禍患。一旦有此日,為禍必將遠甚於羌亂,涼州毗鄰三輔,唯恐威脅陵寢社稷。”
盧植自然明白楊彪話中的道理,他解釋起了自己的想法:“過去朝中日夜防範,防出了百年羌亂,如今安撫涼州勢在必行,若再拖延下去,都不用朝中再在討論要不要放棄涼州,而是涼州要脫離漢家了!在現在這種緊要關頭,不可為未發生之事而疑心重臣。”
馬日磾問盧植道:“我與文先商議,以我二人之一請調去涼州,推行皇甫威明之策,整頓吏治,何如?”
盧植搖頭:“傅南容本為涼州人,又對羌人施了一年恩義,方才得了些威望。我等雖有薄名,然涼州不知我等之名者多矣。今以關東人代傅南容,徒增騷亂。且若要達到傅南容的聲望,又不知要多花費多少錢糧。”
聽到此處,馬日磾倒像是早有預料,笑著對楊彪說道:“文先,如何,子乾可是同我所言一般堅持,豈會被你三言兩語勸服?”
閒聊之後,二人又同盧植打聽史侯的現狀,滿意而歸。
事急從權,涉及到涼州,需要儘快將皇帝的決議詔書送到主官手中。
不過雒陽至冀縣有一千七百多裡,驛站的快馬最快也要五天才能抵達。
當傅燮接到詔書之後,不禁感慨涼州複興有望。
孫堅接任漢陽太守,一躍成為二千石,自是春風得意之時。而且,對軍功的封賞還沒下來,孫堅是很有機會被封個列侯的,哪怕是亭侯也比不能傳家的關內侯強。
他對傅燮說:“我無治民之文德,隻懂得帶兵征伐。使君選拔良吏、善待百姓,對付叛軍之事就交給我好了!”
接下來皇甫嵩等人整頓大軍,又從中挑選五千步騎跟隨孫堅留守漢陽,之後便要回朝等待封賞了。
在這個過程中,張溫的信件也傳了過來,信中提到了他為駐軍爭取到的每年七、八千萬錢的軍資。
其實七千萬錢養這五千人就已經足足夠用了,張溫囑托孫堅可以將軍資提到八千萬錢,反正多出的錢也是出自西園,可以交給傅燮用來招攬羌兵。
畢竟嚴格來說五千兵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如果還要遙控隴右,就必須好好利用羌兵,錢糧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皇甫嵩等人也通過信件了解到了朝堂之中發生的事情。
傅燮十分感激:“如此看來,有史侯在,國家未來可期。隻可惜昔日我在雒陽時,未曾有機會見一見史侯。”
劉備與站在他身後的關羽和張飛則在心中暗爽,他們可是史侯主動借助車騎將軍征辟的,史侯老早就聽說過他們的名聲。
皇甫嵩與朱儁雖然在雒陽時就已經對劉辯另眼相看了,但現在對於劉辯的表現仍覺得驚喜。
尤其是皇甫嵩,他出身涼州,感受更深。
他的叔父皇甫規一輩子勞苦功高,死後卻隻獲贈大司農;同為涼州三明的張奐甚至要以戰功移籍弘農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