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他穿的麻衣本就破舊,一拍之下,原本填充在裡麵用以保暖的碎麻便有些許被拍了出來,他滿不在乎,又將這些碎麻拾了起來。
劉辯忍不住問道:“穿此麻衣,冬至時能否禦寒?”
“那時候就儘量不外出了,若有事要出門,得往裡麵再多塞些碎麻。”
鄭玄在一旁解釋道:“他們家中衣服不多,似這件布衣,待到天氣轉暖之後,需將裡麵的碎麻取出,用以充作夏衣。”
劉辯又問起他家中田畝,此人才有些羞赧,道:“早些年災荒,隻能賣地求生,如今隻餘八畝薄田了。”
他記得,自西漢後期,包括整個東漢、三國,整體的氣候往小冰河期螺旋前進,過渡時期,氣候起伏不定,天災不斷。
而不出意外的話,接下來的氣候溫度總體上還將不斷走低,雖有反複,但大勢不變,最終在南北朝時走到最低穀。
“這八畝田皆種小麥嗎?”劉辯問。
“隻有六畝中上等田能種麥,剩下的兩畝低等田隻能種些大豆和菜了。”
靠著六畝麥田,肯定是養活不了全家人的,所以,過去,此人都會在農忙等時節去為富戶打工,一天也能賺個二三十錢,但這種好日子不會太多。
“小麥的畝產能達到三石嗎?”劉辯問,這是他在公文中看到的數據。
“上等田能有三石,中等田則不足了。”
劉辯點了點頭,看來公文中倒沒說假話,不受災的話小麥能達到畝產三石。隻可惜並非所有的地都能種小麥,也並非所有麥地都能有如此產量。
之後,那人又道出了他得了錢這般高興的原因——以他家的存糧,肯定是不夠三月份吃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求助於宗族內部的互相救濟,但宗族也不一定有餘糧啊。
如今有了這筆錢,他能熬過最艱難的三月份,待到四月份,去年種下的芥菜、冬葵、蕪菁就能收獲了。
也就是這次出門統共沒帶多少錢,剛才都送完了,否則劉辯很想再送他些,這也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了。
結果卻見郭勝不知又從哪弄出來了百錢,雖稱不上多,總比沒有好。
說話間,早有此地官吏聞訊趕了過來,但被護衛劉辯的羽林擋了下來。
有了這麼個例子,剩下的人也不再拘謹。
鄭益並沒有帶來佃戶,劉辯見過的人中田畝最少的是第一個人,隻有八畝,最多的人有六十畝。
這些人平均下來,一戶人家不過二十五畝左右,這還是雒陽周邊的情況。
以目前的生產力,想要依靠這二十多畝田,加上家中婦人的養蠶紡織,將將能維持生活。
若是遇到天災人禍,便隻能依靠宗族互助了,若是依舊解決不了……
曆史早已給出答案。
十幾年前的建寧三年春,歲大饑,河內有婦食夫,河南有夫食婦……
劉辯隻覺得情況不容樂觀啊!
國家有在黃巾之後慢慢恢複的趨勢,過去一年多,也沒發生什麼大的災禍,隻是他有種預感,王朝末年的氣候不會這般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