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遇襲一案告破的消息出來時,曹操已經率兵與江夏蠻交上手了。
麵對比郡兵精銳得多的中央野戰軍,蠻人全然不是對手,隻能躲回山林之中,借著地利與漢軍拖延周旋。
在此種局麵下,曹操也得以有時間去拜見太尉。
“馬公,這荊州上下宗賊林立,何止一個華容貝氏,禦史遇襲難道真的隻有貝氏一家參與嗎?下官以為不能隻處置貝氏便草草結案。”
曹操當然不想把侍禦史遇襲之事全歸於華容貝氏,他更樂意趁機清一清附近的豪強。
如貝羽這樣的豪強宗賊,不治詩書,上麵沒人,便是處置了也沒有後患。
可馬日磾並不同意曹操的話,他語重心長地教導道:“為政當寬,務存清靜,弘大體而已。罪魁禍首已經伏法,江夏蠻尚未平定,正是該安撫百姓的時候,豈能牽連無辜?有道德的人,絕不會做這樣的事。”
作為太尉,馬日磾才是現在荊州戰事和政事的主導者。
不過曹操官職雖比不過馬日磾,但也不至於怕了他,繼續勸道:“馬公,如今正是國家危難之際,田禦史才到華容縣便查出貝氏私造甲胄,焉知荊州各郡有多少個華容縣,況下官來時,太子殿下曾特意囑托留意宗賊,而今不正是處理宗賊最好的時機嗎?”
曹操知道馬日磾與盧植、蔡邕交好,這兩位都是太子的老師,便想著用太子的名頭讓馬日磾改變主意。
可馬日磾依舊固執己見,堅持要施“仁政”,並道:“曹校尉無需多言,吾自會上書,向太子殿下闡述利弊。”
曹操說服不了馬日磾。離開後,他第一時間寫起了奏書。
曹操很清楚朝廷這次派遣禦史的目的,歸根到底就是為了錢糧。可朝廷能獲得錢糧的方式可不止隻有租稅,光一個貝氏,其房屋田畝奴婢加起來何止百萬錢。
曹操與馬日磾的奏書幾乎是同時抵達尚書台,也先後出現在了劉辯麵前。
劉辯見後歎息一聲,早知道馬日磾在外遠不如在朝中時對丁宮、樊陵那般強硬,當初就該召他回朝,直接把荊州的事托付給曹操。
他想到李傕郭氾當政時,派馬日磾持節東巡,馬日磾去到袁術處,結果符節被袁術奪了去,用來給手下將校升官。
平心而論,馬日磾的政治理念其實很有道理,但卻不合時宜。
正如荀彧所說,江夏蠻叛,荊州今年的租稅必定得減少。
劉辯當然不願做虧本買賣。
否則他之前費心費力想著法子增加租稅的舉動豈不是變成了小醜竟是我自己?
劉辯肯定要借著田豐遇襲的由頭把失去的給找補回來。
劉辯指著兩封奏書:“諸公議議,該聽誰的意見?”
比二千石的校尉與萬石的太尉的奏書放在一起比較,這本身就是一種表態。
樊陵率先道:“朝廷的使者遇襲,這麼大的事,若不深究,漢家威嚴何在?”
樊陵這麼堅定,倒不全是為了附和劉辯。而是因為抄家所得國庫能分到大半,司空掌財權,今年為了救七郡國的水災,國庫付出了許多,入不敷出的情況比去年還要嚴重。
盧植與劉辯相處的時間最久,察覺到了劉辯的想法,提醒道:“處罰不宜過度,超出了限度容易產生禍患。”
這年頭民間不禁刀劍,但甲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