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回應道:“文先又不是不知殿下自有主見,且這鄉裡之間,委實欺壓百姓太過。若是讓我勸說殿下將關羽召回,且不說殿下定不會同意,我也不願以此勸說。”
楊彪皺著眉頭,帶著憂慮的語氣說道:“這正是我這段時間所擔心的事啊,過去殿下總能聽從勸告,這次卻不同,昔日殷紂王‘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
楊彪話還沒說完,就被盧植打斷,責怪道:“殿下心係百姓,文先如何能拿殿下與殘暴的殷紂相提並論?”
馬日磾也道:“文先此言確實太過了。”
楊彪先是致歉,然後解釋說:“我豈會將殿下比之殷紂,隻是希望你們抓住與殿下相處的機會,找到足以勸諫殿下的方法。使用關羽和太學生固然能暫時解決雒陽周邊諸縣的問題,卻解決不了天下的問題,最終,還是要施以仁政。”
馬日磾對此倒是很讚成,他也是仁政的支持者,附和道:“為政以寬,糾之以猛,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盧植在尚書台十來年,對於漢室問題的了解比馬日磾和楊彪要更深一些,了解的越多,他便越發覺得漢室的問題絕不止於一點,也絕不是施行“仁政”就能輕鬆解決的,地方上的問題太多了。
但也沒有多說什麼,他同樣認同寬猛相濟的仁政的必要性。
隻是說道:“殿下的憂慮並非沒有道理,而今的吏治急需整頓,多一個能為民紓難的關羽,多一個能令鄉裡清明的太學生為鄉吏,終歸是好事。”
誰讓治理郡縣的人不爭氣呢!
“善!”
對於盧植來說,哪怕劉辯真的越過了他,創造出了一個探查消息的新府台,他又能怎麼辦呢?總不能為此辭官吧!
就算不被每天“盧師盧師”地叫著,他也不是輕言逃避之人。
到時候隻能替殿下多看顧一下莫要讓宦官專權了。
不然還能如何?
……
次日,盧植還沒來得及去雲台殿,就見劉辯離開了東宮進了尚書台。
以往明章之時皇帝常會入台閣區,主動尋大臣們說話,待到後麵少帝越來越多,此種行為便逐漸絕跡了。
劉辯在通過東觀的《漢記》了解到這一點後便決定效仿。
現在的尚書台在設計之初就分走了宰相的權力,值得他這麼做。至於明帝打尚書台內臣們的板子,劉辯雖然不打算用,但這也是一招。
明帝做得,我做不得?
不過劉辯今日來尚書台,是有正事。
“盧師同我去西園,有好事!”
盧植麵對劉辯的邀請沒做什麼煞風景的事,將尚書台的事托付給尚書仆射張馴之後,便與劉辯同乘馬車前往西園。
等到了西園,車也沒停,而是一路來到了工坊所在地。
中常侍畢嵐早就在此等候了。
“畢卿,準備好了?那就給盧師和我演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