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正一頭霧水,在畢嵐的帶領下來到一處田邊,那兒停著一頭牛,身後還綁著田犁。
他疑惑不解時,卻見有人牽著牛開始了耕田,後邊扶著田犁之人竟能讓田犁隨便轉向,而且牛行進的速度也比他記憶中的要快。
劉辯在一旁解釋道:“這就是曲轅犁,畢卿帶人多次試驗,足足花費了半年多的時間,才將此造了出來。至少耕種雒陽的土地,很是適宜。”
劉辯不知道現在的曲轅犁比之後來的曲轅犁差上多少,但其對於目前所用的直轅犁優勢十分明顯。
這就已經足夠了。
“正好趁著這次太學生們為鄉裡官吏,讓他們在上任時推廣此曲轅犁。”
有了能拿得出手的東西,也能加深太學生們與鄉裡百姓的聯係。
為了回應太學生們的進步之心,劉辯可以說是操碎了心。
至於萬一有人推廣不了,那就不是劉辯的問題了。
這種時候就該讓太學生們找一找自己的問題,太子殿下多不容易,你們太學生這麼多年了,書讀了多少,有沒有讀進心裡去?修身修了沒?
“至於其他地方,因土質不同,或許有改良的必要……”劉辯對著盧植說道。
不用劉辯提醒,盧植便明白推行曲轅犁的必要性:“殿下,臣這便回尚書台,還望……畢常侍儘快將曲轅犁圖紙送至尚書台。”
劉辯道:“盧師莫急,還有其他的。”
說著,畢嵐就帶著他們去往了另一處。
路上,劉辯說道:“如今左伯紙利於書寫,可其原料多用麻料與桑皮,製作複雜,產量有限。後來我讓畢嵐另尋辦法,然後畢嵐造出了此物。”
盧植馬上從劉辯手中接過不知何時出現在劉辯手中的幾張紙,看著很是粗糙,但摸起來卻帶了幾分柔軟。
劉辯解釋道:“此紙沾染上墨水便會擴散開來,不能書寫,可此紙卻有一個好處,能代替廁籌……”
盧植:“……殿下,此物固然……好用,但……”
劉辯繼續道:“盧師莫急……缺了能高產的紙,我原本想的另一個東西便少了些用武之處。”
這時,他們停在了一處工坊麵前。
盧植在此前便看到外麵正在晾曬的寫著經典的紙,上麵的字好像如出一轍,心中愈發好奇,如今見墨味愈發重了,忍不住踮起腳伸著頭朝裡麵看去。
隻見裡麵有一個匠人,正拿著一塊木板,木板的一麵已經粘上了墨汁,上麵隱約能看見字體的存在。
盧植指著工坊內,問道:“殿下,莫非外麵這些紙上的字,都是來自於此?”
劉辯笑著點點頭,說道:“我將之命名為雕版印刷,可惜好紙產量有限,不然印刷經典,分發四方,當是一壯舉!”
曾經,劉辯原本打算用雕版印刷術在自己登基後給自己揚個名。以現在書寫用紙的產量和價格,其能在知識傳播上起到的作用不能說聊近於無吧,也稱得上非常有限。
但能有點作用是點作用吧,劉辯也不想再拖了。
盧植讚道:“造紙術定有改良之時,殿下此法,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