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的種植也簡單,就是這樣的直接扔在土裡,或者直接放在盤子裡加點水在底下,等著它發芽就行了】
【等它長出了30厘米高的苗,選一個陽光充沛風力小的好日子,在早上或者傍晚的時候直接將它的苗掰斷,把這種苗放在水裡浸泡這樣有利於提高它的成活率】
【然後先在地麵上挖一個小坑,然後垂直於地麵就把紅薯苗插入進去,稍微斜放,將土壤壓實,稍微澆點水等著吧就這樣行了,就是這麼好養活】
洪武年間,金陵城,武英殿前。
“哈哈哈哈,好!好!”朱元璋開懷大笑,一連說了幾個好字,對胡惟庸等人的馬屁逢迎也是看著順眼了一些。
雖然不知道哥倫比亞是在哪裡,但朱元璋知道墨西哥在哪裡啊,困擾他差不多三個月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下一步就是如何遠渡重洋了。
大笑過後,朱元璋就在心中思索起了人選,他心中第一個挑出來的人選就是:鄭和?
老四是在三十多年後登基,登基後不知道多久才有了鄭和下西洋,此時的鄭和恐怕還是個黃毛小子吧?
還有的就是如今大明所造寶船是否能支持如此遠距離的航行?
漢末,南郡。
“美洲中部.莫不是來消遣俺的”張飛有些不悅。
劉備、諸葛亮不由得苦笑,不,是我們實力不濟罷了。
中國距離美洲大陸有萬裡之遙,大海隔絕,不說樓船的問題,單是航線問題得不到解決,那簡直和送死沒區彆。
況且主公立足荊州不久,又哪裡的錢打造得起足夠出行的船隊呢?又該由誰擔此重任呢?又有誰願意不遠萬裡去找尋那縹緲的紅薯呢?
貞觀年間,長安城。
程咬金已經站出來請命,表示願出使美洲大陸為陛下、為大唐帶回紅薯。
其他武將一看,好你個濃眉大眼的程知節,沒想到這麼會來事,於是也紛紛加入請命隊伍,一個個誇下海口。
三年、不,一年半,定能尋回紅薯。
李世民無奈地讚揚了幾人的忠心,隻是這事還得商量啊,先試試如今的樓船質量吧,他心裡已有了一個大概的計劃雛形。
不如學大明那鄭和,先下西洋貿易經商,一方麵試試樓船的質量為以後做準備,一方麵積累些資金,爭取能不能改進下樓船。
【除此以外,比如數量如果多的話得起壟壟高20-25厘米,壟寬60-80厘米,壟距15-20厘米】
【每株苗的間距保持在33厘米左右,等把紅薯苗插進地底之後,可以用糞尿發酵的水上一次肥,可以有效的提高紅薯苗的成活率】
【其實主要原理就是一句話,把紅薯藤葉插在土壤裡就能夠活,澆點水施點肥就能夠長得很好,對了彆澆太多水】
【紅薯呢比較喜歡光照,耐旱能力強,特彆省心】
【紅薯的儲存需要用點心思,收獲的時候要保持輕挖、輕裝、輕運、輕卸,防止紅薯皮碰傷,保存在通風陰涼處就行了】
【此外還可以用乾燥的草木灰覆蓋住紅薯,可以有效防止紅薯腐爛發芽等情況。】
【或者洗乾淨上鍋蒸熟,然後曬乾後可以保存得更久,唯一麻煩的是曬乾後的紅薯乾比較硬有點硌牙,而且其含糖量較高,吃起來會黏牙齒】
《挖個地窖保存,農村的都知道吧》
《即使挖地窖也難以儲存超一年,地窖挖小了儲存少,挖大了承受不了勞役》
《紅薯切片曬乾,磨成粉呀!》
《土豆相對來說比紅薯強一點》
《紅薯吃多了胃反酸,土豆吃多了渾身乏力,必須搭配酸湯》
《土豆要求的地溫低》
(本章完)